学校积极推动与海外一流院校、学术机构开展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深化国际交流合作领域,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开展国际高水平学术研究,培养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服务首都国际交往中心战略和学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种类和渠道,与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67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伙伴关系,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开展国际交流项目。2013年和2014年,学校获批与爱尔兰考克大学应用统计学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20年,学校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2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不断提高我校服务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积极实施“留学北京工商大学行动计划”,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学生教育和服务体系,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层次和教育质量,打造留学北工商品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在北京市教委大力支持下,学校成为首批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院校,并承担北京市“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项目。2014年,我校获批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截止2022年12月,学校在籍国际学生共240人,其中本科生63人,硕士研究生93人,博士生研究生84人,现已形成本科、硕士和博士完整的国际学生培养体系。
学校着力搭建教师国际化交流平台,积极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深化国际科研合作,逐步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2017年,学校获批成立“中国—加拿大食品营养与健康联合实验室”,并与自然科研集团和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三方合作出版期刊《npj Science of Food》,通过开展学科国际合作、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合作院校教师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促进与国际学术前沿的交流与互动。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科技的融合发展,积极开拓与国际组织或联盟的交流与合作。2016年,学校获批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项目,连续七年举办“一带一路”中巴科技与经济合作学术论坛,2020年9月,与经济合作组织(ECO)下属机构科学基金会联合成立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合作组织科学基金会(BTBU-ECOSF)“一带一路”科技与经济合作联合培训中心,发起建立“中巴经济走廊科学传播合作网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科技人员提供相关专题培训;举办中欧科技发展国际学术论坛暨国际食品营养健康与风味创新论坛等系列国际学术会议。2022年,在中国-东盟交流周联合主办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第五届年会,助力“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发展、交流互鉴、合作共赢。
学校重视与港澳台地区高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与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台湾树德科技大学等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在师生交流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相关合作,为双方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提供了宽广平台,进一步密切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学校办公室2023年2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