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北京赛区复赛在北京邮电大学落下帷幕。我校106个项目进入市赛,经过网评、小组赛、排位赛等多轮激烈角逐及专家严格评审,最终94个项目获奖,其中金奖1个、银奖12个、铜奖81个,获奖总数位列市属高校第2,较2024年实现翻倍增长,学校连续获评北京赛区“优秀组织校”。
工商一体,培优育强
落实学校“工商一体化”发展理念,聚焦“双一流”学科创建,构建重点项目孵化培育体系,推动“学科交叉、工商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依托重点科研项目,面向全校遴选“种子项目”,搭建“科研成果”转化为“育人实效”的平台,对标国创赛评审标准进行赛事转化,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培优扶持重点项目。通过跨学科组队,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激发探索求知欲,培养科学家精神。在高教主赛道中,食品学科的“稳中求精——天然微脂体纳米技术低碳高效稳态化姜黄素精准营养领航者”“细分人群导向的低 GI 健康食品创制”“‘植得吃’--中国特色新质蛋白肉生物重组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等项目,充分展现了学校在食品健康领域的科研优势与产业转化潜力。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中,“AI看见——视障人大模型智能眼镜”项目聚焦特殊群体需求,深入开展社会调研,借助AI力量辅助视障人更加独立自主生活。项目是我校长期坚持“以人为本”育人理念的生动缩影,展现了新时代学子将创新智慧服务社会、在公益实践中增长才干的责任与担当。
精细指导,分层赋能
着力构建精细分层、精准滴灌的竞赛指导体系,显著提升项目培育效能。种子项目“精耕细作”,为每个项目配备一名专家进行“一对一”深度辅导,建立“月度反馈机制”,以台账化管理实现精准把脉。通过组织种子项目中期汇报,团队在实战中及时发现短板,动态优化方案,确保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潜力项目“重点孵化”,聚焦学科特色精准施策,组织多场专家辅导会,围绕项目计划书精修、核心逻辑提炼、团队协作优化等关键环节,采用小组研讨、专家诊断等模式,对学生项目进行多轮次多角度研修打磨,提高项目竞争力。资源保障“全面升级”,扩充学校创新创业专家库,新聘任13名来自高校、企业、投资机构等领域的知名专家担任校外导师,为不同层次项目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举办第十二届创新创业大赛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赛,强化路演实战演练。及时响应赛制变化,围绕2025年大赛新要求、新趋势及成果转化策略,组织多场政策深度解读会。首次采用开放式跨校联动形式,推出“‘点亮创新思维,走近创新前沿’2025年创新创业大讲堂”,邀请知名专家聚焦赛事解析、商业计划书写作、商业表述等核心能力开展高端辅导,拓宽师生视野。
课训赛融,协同育人
推进“课-训-赛”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优化课程结构,强调分段、分层、分类实施,凸显“课赛融合”特色,鼓励并指导学生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京彩大创”等重要创新创业类竞赛。修订《北京工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推动创赛融合,打通“大创项目”向国创赛输送优质成果的通道,并在立项环节重点向种子项目及往届获奖项目倾斜。在各职能部门、各学院通力合作下,2025年全校共896支团队报名参赛,报名数量是2024年的近三倍,参赛人数5500余人次,报名项目和参赛人数均创新高。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创办于2015年,已经成为我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关键平台,是我国规格最高、覆盖面最大、影响最广、成果最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盛会。在比赛备赛、参赛过程中,我校参赛团队表现优异,项目水平得到评委一致认可,展现了北工商学子的的创新活力与扎实素养。下一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将持续优化项目培育机制,深化辅导,全力备战冲刺国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