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青春榜样】书写青春 墨香满园——访2014年读书之星王项玉、吴垚

   

他们徜徉于书籍的海洋中,流恋于书中的广博知识,痴迷于书中的故事意境。他们将火热的青春倾付于浩瀚无垠的图书中,收获的是对科学知识的把握,是对人生的一次次理解与感悟。他们用自己对读书的热情,得到了学校2014年“读书之星”的光荣称号。

王项玉——“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大四之前的我,在良乡,踏上图书馆高高的台阶,我就是一个富人;大四的我,在往返实习单位漫长的路途中,拿一本书作为生活的调节剂,我算是半个富人。”来自于商学院注会全英班的王项玉这样谈起图书对她的帮助。

我是图书草原的杂食动物

王项玉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她创下了年外借书109本的记录。“我喜欢看不同类型的书,文学、社科,当然偶尔也会有专业书籍。”王项玉这样告诉记者。她自诩自己是“图书草原上的杂食动物”。

波拉尼奥的《2666》、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福塞尔的《格调》、高尔泰的《寻找家园》……这些都是王项玉读过的非常喜欢的书。“每本书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总会在某个地方打动我或者打醒我,告诉我世界的温情与残酷,宣告我与他人的傲慢与偏见。”比如,在读《读书毁了我》这本书时,王项玉发现书里面提及的任何一个书名,自己居然都没有听说过。“自此之后我便将读书从自我介绍中个人爱好一栏内划掉,把自己归在‘半文盲’一类,以提醒自己书读得太少、见识太浅。”王项玉说。

对书的种类几乎不挑食的王项玉,却会对自己具体看哪一本很挑剔,有时候花在挑书上的时间就要12个小时。她经常在良乡的图书馆从二楼逛到三楼,从西南角辗转腾挪到东北角,从踮着脚看书架的最高一层到蹲下身瞧最后一层。“决定是否看一本书就像决定是否要跟一个人谈恋爱”,王项玉这样比喻自己挑书的过程,“挑到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优秀的人在一起,省时、省力,能让你了解到这个世界的光怪陆离、他人的思考和各种匪夷所思,使你意识到世界之大与自我之小。”

读书是我不愿戒掉的瘾

“读书是一件容易上瘾的事情。”王项玉这样描述自己和书本的不解之缘。

王项玉在上大学之前,像大多数的中国学生一样,读的最多的书就是教科书。但是一次模拟考后,她躲在被窝里夜读《雷雨》的经历,让她发现原来纸张也可以承载如此精彩的故事。这种读完后的满足感,让她一直念念不忘。

上了大学后,北工商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她没有选择去社团忙里忙外,也没有去埋头准备托福雅思,而是来到了图书馆,去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

王项玉喜欢在读书时拿一只铅笔,在自己喜欢或者讨厌的句子下面做标记,那些弯弯曲曲的铅笔线条就是她偷偷写的“到此一游”。她还会专门准备一个本子,用来记录自己读书时的各种感受,至今已经记满过好几个了。她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她非常宝贵的财富。

“书是一个神奇的物件,那几百页薄薄的一小本竟然能承载千斤重的内容,能记录一个故事、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国家的兴亡和一段漫长的历史,”王项玉说,“它是一个精致的压缩包,一旦打开,时空溢出,价值无限。”因此,王项玉非常喜欢置身于图书馆中,看着一排排刷成白色的金属架上图书排列整齐,想到这些书随时可以被自己借走,就会让她产生一种“富可敌国”的感觉。“一定要感谢良乡图书馆给予我的那种富裕的感觉。”王项玉笑着说。

又临毕业季,王项玉目前在单位实习,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9点才回宿舍。相比之前,业余时间减少了许多。不过,她依旧保持着读书的好习惯——她会抓紧每天往返单位的大巴车上的时间,来看一看书。“这是我每天最快乐的时光”,王项玉说,“我上了读书的瘾,这辈子都没有戒掉的打算了。”

吴垚——“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杯清茶、一缕阳光、一本书、一个人,坐在实验室的角落中,静静地阅读着书中的文字,仿佛书中所描绘的便是全世界。就是这样一个上午,就是这样一个场景中,来自12研机械班的工科男吴垚在自己的实验室中与我们分享了“读书,这件有意思的事情。”

走进专业书籍 助推科学研究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这样写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读专业书籍的过程也是如此,内容虽然非常枯燥,甚至有时还有些晦涩难懂,但书中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知识量之丰富是无与伦比的。“这些专业的书籍让我在学术方面有了不少自己的见解,为我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想法。”吴垚说。

在吴垚外借的149本书中,专业书籍占到了八成。他的导师霍亮生教授也经常看到吴垚在认真做实验之外,还抓紧时间阅读有关纸质和电子版的相关专业书籍及技术资料文献,书桌上不光总是堆满了书,而且还经常更新。“我们这个学科的研究方向,是用最新的科学技术解决工程问题,我有这样一位爱读书学习的学生,也使我们的研究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少走了不少弯路,他提出的问题经常使我耳目一新。”霍老师这样告诉记者。

在刚刚结题的一个研究生部的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中,吴垚正是在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后,才帮助他最终确定了实现自己方案的路径。“期刊文章帮你知其然,而专业书籍可以帮你知其所以然,只有在知道原理后,才能更好的运用它。”吴垚说。

吴垚在读专业书籍的时候有时也会感到烦躁,他认为保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学习的地方。他经常在图书馆学习,因为这里有舒适的环境和安静的学习气氛。同时,他也会精心地规划好自己的时间,找到最高效的时间去读书,保证读书的质量。

另外,吴垚告诉记者:“我们应当清楚什么才是最紧急的,分清主次,把那些暂时用不到的东西都放到一边。”他在学习的时候会把手机静音,控制自己不去看手机上那些社交软件。

拿起课外书 体悟不同人生

平时,吴垚除了阅读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书籍以外,他还喜欢看一些小说,杂文以及老师上课推荐的书籍。出生在教师家庭的吴垚,自幼就十分喜爱读书,在家人的推荐下从小就开始阅读四大名著、张爱玲的散文等著名书籍,因此至今他也经常会在闲暇的时间去阅读不同类别的书目。

他认为课外的书籍可以更好的促进他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他说“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我都很喜欢与同学讨论,就像我很喜欢的林达的作品,所以我看完以后有什么体会我就会与同学交流,他们有些人会认同我,可能有一些人也不同意我的观点,我就建议他们也去看一看,有的同学就会去读,读完以后觉得挺有意思的,他们还会回来和我在交流。” 吴垚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去了解知识或是文化,更多的是一种大家可以相互讨论、相互碰撞,我们不一定要认同彼此的观点,但是在交流的过程里我们却可以取长补短。

喻岫杏同学可谓是吴垚的“读友”,她说“几乎每次阅读完后,他都会和我交流议论下读过的书籍内容和精彩的部分,还会给我推荐他读过的很好的书籍,并坚持让我去借阅阅读。然而有时我们也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因为不同意彼此的观点而出现矛盾,但是毕竟是交流,各抒己见嘛。”

吴垚一直都认为“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其实就是讲阅读就是增加人生阅历的过程,我们谁也没有办法去经历书中间描绘的各种各样的生活,但是通过阅读却能够让我们体会不同人生的辛酸与快乐,去感悟不同的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