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迎校庆 树新风】并肩作战的一家人——访2009年北京市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策划类一等奖获奖团队

  

人物简介:

他们是2009年北京市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策划类一等奖获得者;他们是亚宝药业----“形·色·童年”----亚宝丁桂儿脐贴策划案策划成员;他们是王文利、戚叶晖、王雪娟、赵丹、张贺双以及指导教师张翔。

王文利、张贺双、赵丹、王雪娟和戚叶辉均是来自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广告06级学生,其中策划组小组长王文利专业是广告学(广告经营管理方向)。

张翔,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日本吉田秀雄纪念事业财团客座研究员。1992 年成为北京工商大学广告学专业创始人之一,长期以来致力于广告学的教育和研究工作,为该校广告学专业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编著《广告策划》、《商品监督管理基本知识》、《新商贸使用手册》、《实用整合营销》、等著作和教材。期间主持和参与了《吉林省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形象导入策划》、《西单商业街中长期业态规划》等多项企业和区域的形象策划和广告策划活动及案例。 所著《广告策划》被评为 2004 年北京市精品教材。鉴于对广告学教育的贡献,被《现代广告》杂志社评选为“ 2004 年度十大广告学人”。 

2009年王文利的团队参加了“第三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在这次大赛中,他们的策划案亚宝药业----“形·色·童年”----亚宝丁桂儿脐贴为他们摘得了一等奖的桂冠。只是因为张翔老师《广告策划》课上的一项作业,只是抱着“重在参与”的简单初衷,他们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精力。“这是一次锻炼专业技能的机会,让学习与实践结合,顺便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 王文利、张贺双、赵丹、王雪娟和戚叶辉——并肩作战的一家人,一个“顺便”产生的团队。

克服困难,勇于创新

“其实同学们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些广告类的大赛,但是这次的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是我们投入精力最多的一次。” 王雪娟说。

广告策划案这样的方式不太吸引评委的眼球,策划类作品不像平面、影视类那么直白,易于观看,审评时需要花很长时间。那么为何要选择这类作品参赛呢?王文利给了这样的答案:“这次大奖赛是老师作业的一项要求,5人一小组,参加广告策划案。更重要的原因是这种形式正好和我们的专业方向相同,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能做一次系统的全案,是一次锻炼综合能力的大好机会。”团队成员达成一致观点。

既然决定了选择这种形式,要想突出重围就只能加大创新力度。正如王文利所说:“参赛作品不像广告公司的案子,有时不能考虑太多实际情况,要尽量在各个环节进行创意,只有不同、特别,才能吸引评委的眼球。”

没有什么事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便是亲自前往儿童医院做问卷调查。赵丹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硬着头皮去问家长问题,很多时候被拒绝,但是最后还是按时完成了调查任务。”不过,生性乐观的她,又灿然地笑笑,“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但是要用一颗积极的心去面对,最后都会有所收获的”。 张贺双补充道:“没错,人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是可以的。”完成调查后,他们用头脑风暴法使每个人的智慧充分发挥作用,最终每个人的发散思维整合到一起得到的创意,于是“亚宝药业----‘形·色·童年’----亚宝丁桂儿脐贴”策划案就这样水到渠成了。

忆起往昔,王雪娟仍雀跃不已:“通过成员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我们的作品征服了评委,这也是策划案获得全场大奖的第一次。” 队员门梁上洋溢的自豪感让人想起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的青年精神。

团结协作,温馨家庭

一起开会,一起讨论,一起搜集资料,一起研究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一路走来,天马行空,没有忌讳,一个共同的目标把他们团结在了一起,让这五个曾经彼此不甚了解的青年变成了一家人。

“我们经常一起吃饭,吃完就接着开会,我们会开的时候很多,而且从来没吵过架,我们是最和谐的一个小组。”王雪娟满脸幸福地说。回想起一起奋斗的日子,五个人不约而同地笑了。王文利感叹:“那段时间真的是我大学中最怀念的,现在想来,往事历历在目,就放佛昨天才发生一样。”

当被问到谁是这个“家”中的的领军人物时,四位女生齐刷刷地把目光集中到唯一的男生身上——王文利。“作为组长,也是唯一的男生,王文利对我们这个组尽职尽责,虽然有时会偷点懒,但他的付出真的令我们很感动。”听赵丹这样评价自己,王文利的脸有些微红。他谦逊地说:“是啊,乐在其中,累也在一起,互相批评,互相帮助。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努力,配合的也很好。大家都是组里的一员,缺了谁都不会成功。平等比领军更重要。”

此时的他们,虽然已经各奔东西,但依旧散发着一种相同的光芒,那是团结的力量。无论日后是否还会相遇,心是凝聚在一起的,像王雪娟期望的那样:愿这个团体共同进步,拥有一个明朗的未来。

亲切负责,师恩难忘

“不要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当做比赛,而是当做一门课程,不要去想结果,只要过程好了就是收获。”这句张翔老师重复最多的话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每一人。“张老师每次说这句话时,和蔼的眼神中透着坚定的认真。后来的我们也的确没想太多,作品交上去之后,只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是成功的。” 戚叶辉如是说。

张翔老师是他们最喜欢的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深深地感动也吸引了他们。有一次,晚上开完小组会议,队员意见出现分歧,不能得到统一,他们给张老师打电话,当时是晚上九点多,没想到张老师还在办公室忙着,“他立刻放下手头工作给我们认真的指导,张老师的工作很多,他不仅要指导我们,还要指导其他学生,但是每次他都是热情亲切的一步步讲解,直到我们完全明白为止。”经验丰富的张翔老师还在整个过程中为他们提了不少建议,这样的认真指导,使他们的策划案在创意和细节上都高人一筹。

过去的每一次辉煌中,有攻坚洒下的汗水,有争论迸出的火花,有希望激起的热情,有成功带来的喜悦……不管曾经多么幸福地一起拼搏,那都已然成为了历史。“这不应该是我们的终点,要一起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