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学校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圆满结束

   

   

   

   

   

结合今年疫情防控背景,按照北京市教工委、教委,团市委相关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学校团委组织开展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分为“决战脱贫攻坚,服务家乡发展”“讲述抗疫故事,树立制度自信”“社区疫情防控志愿专项行动”“桶前值守”志愿服务专项行动等四个专项。各学院团委高度重视、积极动员,实践团成员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圆满地完成了实践任务。在长达40多天的实践日程里,同学们下基层、做实事,充分体现了当代青年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发扬了我校学子奋勇向前的无畏精神,展现了团员青年奋发向上的良好风貌。

“决战脱贫攻坚,服务家乡发展”专项行动——精准扶贫,展现专业特色

此专项旨在引导广大师生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势,到脱贫一线开展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团员通过组队的形式,立足家乡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各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与学科特点,运用所学为实现全面脱贫贡献自身力量。

食品与健康学院的同学们在调研前认真讨论,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他们或着眼于政策建议,在山东省章丘区寻找合适的蜂蜜销路,为当地尝试探索一条致富路。或聚焦于学术研究,结合历史经验探讨“精准扶贫”如何因地制宜。或通过采访纪实,来到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过的柞水县金米村,了解脱贫百姓的生活现状。轻工科学技术学院的同学们组建了两个实践小组,在各地进行实践调研。第一小组在北京市罗汉石村调研学习,为贫困百姓带去生活用品,并在村民的带领下详细了解罗汉村的发展现状与规划。另一小组由来自全国5个不同省份的同学组成,他们分别对居住地的贫困百姓进行采访并帮助居民学习防疫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提升基层健康防护水平。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共59名同学参与了实践活动,积极查阅脱贫攻坚的相关文献报道,深入学习扶贫理念,实地采访了扶贫一线的干部与群众,了解贫困地区的发展规划。

生态环境学院“决战脱贫攻坚”专项行动覆盖海南、内蒙古等多个省市,共计3个小组参与此次调研活动。在海南的金江槟榔园,陈乙君仔细了解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撰写调研报告;在内蒙古陈巴尔虎旗,研究生奥日娅将实践课题延申到专业领域,将脱贫攻坚背景下的牧业现代化建设作为她的研究项目。人工智能学院的同学们在实地调研前做了丰富的准备工作。他们搜集了所在地的扶贫数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以及广大群众对“两不愁三保障”的实际获得感。计算机学院共计有11个小组、35人参与“决战脱贫攻坚”专项行动,范围覆盖北京、上海、甘肃、海南、内蒙古、天津、河北等多个省市。疫情期间通过网络会议,广泛学习和参考媒体报道,深入了解脱贫攻坚的各项基本政策与措施,重点学习与大学生相关的相关扶贫政策。计算机学院张丽丽走访昌江“山海黎乡大花园”,探寻“花样”脱贫路;常智小组前往甘肃通渭,考察当地金银花产业扶贫项目,深入挖掘金银花致富密码;何灵璇前往贵州省织金县三塘镇下寨村,了解当地乡村教育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院的同学们积极参与,通过线上会议确定调研主题与时间安排。同学们前往贫困乡村,采访基层干部、榜样人物等,面对面了解新型乡村扶贫政策。通过文字、视频等形式记录所见所闻所感,以鲜活的采访纪实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宣传展示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商学院共有7组同学报名参加脱贫攻坚志愿活动,包括5组本科生和2组研究生。他们主动与当地政府联系,结合专业知识,对扶贫工作全流程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研。调研活动中,志愿者们以实地走访、研究资料的方式探寻扶贫案例的特点,特别关注电商平台这一农货上行体系中智能化、系统化、规模化的物流新基建代表。通过调研,志愿者们发现,“农村电商”的成功与否,与其配套技术、收益分配方式等因素息息相关。电商与物流学院的同学们认真调研、深入基层,以个人或团体的形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专项活动。同学们前往贫困村县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照片,通过对当地的村委会相关职员进行采访了解具体贫困人口数量、贫困原因以及解决措施,对比脱贫前后城市面貌以及农产品销量变化,提出合理建议以帮助其更快脱贫摘帽。“文昌”团队提出一定要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扶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促进当地企业复工复产,同时尽可能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法学院共有13名同学,共三组参与此次行动。同学们立足于新时代青年学子的使命与担当,开展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调研过程中,同学们采用多种方法取样,多重视角观察问题,力求客观公正的调研结果。马克思主义学院脱贫攻坚社会实践小组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组长定期通过线上腾讯会议带领大家学习关于我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新动态和相关政策。线下主要通过访谈的形式,深入了解贫困户的生活方式和收入来源等,通过调查实践与理论研究,实践小组结合学科优势,将精准扶贫战略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并撰写学术报告。传媒与设计学院将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定为“行走京郊大地,寻访脱贫攻坚榜样人物”。团队与房山区二站村第一书记刘文彬提前取得联络,前往实地深入了解该村脱贫攻坚项目的开展,与刘文彬书记进行深入访谈。采访过程中,刘文彬书记向大家讲述了二站村脱贫攻坚的全过程以及在工作中的体会与收获。传媒与设计学院以文字和视频形式记录所见所闻,以鲜活的采访纪实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对房山区二站村脱贫攻坚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展示与宣传。

各个学院运用创新思路和先进技术,在疫情背景下采取线上研讨、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深入扶贫一线,广泛调研,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收获。“脱贫攻坚”专项行动也获得了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在学校师生与地方单位的通力合作下,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在脱贫攻坚之路上刻下北工商学子的印记。

“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共克时艰,防疫抗疫在路上

为积极推动我校在京大学生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服务北京疫情防控大局,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学校团委组织动员大学生回所在社区(村)报到,在社区统一安排下,我校志愿者积极志愿服务,参与人数409人,累计服务时长13160余小时。

数字与统计学院的学子们在这次志愿活动中深受启发。他们表示,抗疫阻击战还在继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有很多年轻的身影,他们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为遏制疫情蔓延作出积极贡献,不畏艰险、重逢在前,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折射着他们的政治担当、使命担当、责任担当。食品与健康学院进行了广泛的调研与实践行动。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向居民线上科普食品安全等知识。他们深入社区,执勤守门,喷洒消毒水,为小区进出人员测量体温,检查出入证。帮助居(村)委会工作人员核对台账,主动接手繁杂的电子表格整理工作,协助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居民对防疫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科学运动知识的认知程度,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食品安全知识,制作了相关的宣传视频,为筑牢人民健康安全防线贡献力量。轻工科学技术学院志愿者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积极协助社区防疫工作,对社区居民进行体温检查、登记、安全提示等工作,维护社区疫情防控成果。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共有在京志愿者20人,总计志愿时长约800小时。他们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同心协力抗击疫情”及社区垃圾分类主题宣传工作,开展垃圾分类游戏,致力提高疫情防控意识,并引导居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在服务过程中,大家分工明确,进行疫情防控相关文件的搜集和整理及居委会办公场所的清洁工作。生态环境学院一共有5名同学参与此次志愿服务行动,时长共计约210小时。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打扫公园健身器材、协助社区开展网球比赛、登记比赛到场人员等,提交照片和心得体会。人工智能学院的志愿者们进行社区站岗、垃圾分类宣传以及环境卫生治理的工作。他们耐心引导不会使用手机的老人正确出示健康码,带领新住户到指定地点办理出入证。在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中,他们在宣传站点实物演示,讲解分类要点,并以游戏的方式带动居民学习。在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时,我院志愿者同社区工作人员合作,共同清理社区垃圾。

计算机学院通过班级群通知、公众号推送等方式向同学们宣传此次活动,并对参加的同学表示鼓励和支持。学院组织了线上交流培训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提供支持,指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严格落实防控要求,坚持自愿原则,结合自身能力选择服务岗位。活动过程中,通过建立学生志愿服务台账来了解学生的服务情况和工作表现,关心学生的所思所想和所感所悟,组织学生撰写心得,上交志愿服务材料等。计算机学院共有6名同学参与本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专项行动,为社区的防控工作贡献力量。经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各部门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活动的筹备策划。建立志愿群,并同学们进行初步培训,为志愿活动的顺利进行夯实基础。活动期间,志协组织仔细审核整理大家的志愿总结,并选取典型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经济学院根据志愿时长和提交的志愿材料进行综合评定,最终选出10名优秀志愿者进行公示并予以表彰。活动结束后,他们表示,未来会着力推进志愿服务社区工作常态化,把组织疫情防控在京大学生志愿者暑期到社区()报到服务工作与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统筹联系起来。

商学院145位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利用暑期投身社区(村)抗疫行动。他们为社区居民做出入登记、体温测量等工作,并协助社区环境治理,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同时进行心理咨询疏导。志愿者们的付出和服务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的认可。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志愿者们深入基层体验服务工作的艰辛,受益匪浅,同时更坚定了行走在志愿服务路上的决心与信心,躬行奉献精神。电商与物流学院共计37名同学报名参与活动,到各自社区进行报道值守。他们检查进出人员的出入证、测量体温、登记出入车辆。工作之余,他们还会耐心向居民讲解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督促社区居民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法学院共有20名学生报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其中14人积极参与疫情防控辅助、群众生活服务、环境卫生治理,健康知识普及等各类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志愿者团队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时刻保持服务意识,在确保自身健康的前提下,有序参与采购、消毒消杀、测量体温等防疫志愿服务工作。外国语学院共有5名志愿者参与了此次专项行动。参与疫情防控辅助、群众生活服务以及垃圾分类宣传引导等志愿服务工作。传媒与设计学院共招募30位来自不同专业的志愿者,走进社区参与各类防疫志愿服务活动。期间,传媒与设计学院每周定期与志愿者们沟通情况,征集志愿活动照片及感想,其中优秀的事例由学院新闻中心撰写新闻稿,在学院公众号进行发表。

尽管目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保卫人民生命健康的防线一刻都不能松懈。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校各学院的同学们力所能及地加入到抗疫工作中去,共同守护健康、保护家园,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

“讲述抗疫故事,树立制度自信”专项行动——讲述抗疫事迹,榜样力量动心扉

本次“讲述抗疫故事,树立制度自信”专项活动,各学院出色展现出富有特色的活动创意与活动内容,并总结了关于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还对各学院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榜样和优秀典型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利用榜样的力量发挥引领带头作用。

经济学院“战疫微光·绽放青春”暑期社会实践团搜集吉、京、鲁、豫、皖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层抗疫故事和复工复产中的感人事迹,开展线上宣讲活动,同时深入了解疫情对当地的经济影响。结合专业优势,为疫情后的当地经济复苏提出合理意见。实践活动采取“线上组织、属地实践、远程协同”的形式开展,团队成员线上收集、展示基层抗疫故事,通过网络进行成果宣传。团队抓住先进典型事迹的精神实质和闪光点,深入挖掘动人事迹和鲜活事例,以“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微光成炬、战‘疫’青春”为主题推出多次温暖而又振奋人心的宣讲活动。总结阶段,实践团队成员总结了实践成果,撰写了调研报告,并整理了新闻报道,完善宣传视频,并将宣传视频上传至多媒体平台。商学院18级、19级各团支部代表共85人组成听众团参加此次宣讲活动,6名在社区疫情防控志愿岗位上表现优异的同学作为活动宣讲人,为大家讲述了他们在防疫志愿工作中的难忘故事和体会。本次活动共分为3期,宣讲团以演讲的形式,配合照片、视频等实况记录,分享所在家乡在疫情期间感人肺腑的真人真事,以及自己在关键时刻投身抗疫相关志愿活动的经历。

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队依托“信仰·马列”经典原著学习小组,发掘复工复产过程中的感人故事,通过线上交流、线下拜访的形式记录那些感人瞬间,宣传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的生动案例、感人事迹。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团队为寻找身边人、发现身边事,挖掘周围感人事迹,设置采访组、宣讲组、后期组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腾讯会议、微信视频等方式,采访和记录平凡人所做的不平凡的事。宣讲组录制了双语宣传视频,并将视频放置在网络平台上,让宣传中国的防疫制度和防疫感人事迹。

在疫情期间,涌现出了无数令我们敬佩的先进榜样和感人至深的事迹,他们的故事永记,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大爱汇聚成一片星光,点亮难行的抗疫之路。我校的部分同学也在疫情之中不惧艰险,迎难而上,体现出青年的勇敢与奉献精神。他们是我们心中的榜样,也是青年英雄的代表。

“桶前值守”志愿服务专项行动——齐心协力,首都垃圾分类在行动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聚焦垃圾分类主题,积极动员团员回社区报到,我校共有2692名大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累计服务时长80760小时。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广大学生积极奉献社会的品质,也提升了共青团在首都社会治理工作中的贡献度。活动通过“看桶”、“守桶”、“护桶”的方式,劝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行动,推动社区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用实际行动来展现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风采。

数字与统计学院本次志愿活动要求志愿者参与岗前培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操作规范以及安全防护知识等,确保志愿服务顺利有效进行。食品与健康学院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守桶看桶,制作垃圾分类宣传小报,指导居民使用垃圾分类小程序,邀请居民们参与分类游戏为居民科普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有的志愿者主动“认领”垃圾桶,坚守桶前,指导协助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捡拾出分类错误的垃圾;还有志愿者帮助垃圾分类工作人员上门回收厨余垃圾,清扫垃圾驿站。轻工科学技术学院的志愿者们坚守在桶前,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保证垃圾桶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整洁,并协助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每日上岗前,他们都会和社区人员确认好当日工作安排;离岗后,主动检查附近的卫生情况,查看是否存在垃圾随处堆积的情况。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参与“桶前值守”的志愿者共有155人,服务地点分布北京各区。同学们通过广播、发放宣传单、编顺口溜、组织趣味活动等方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耐心讲解和劝导。化材学院要求同学们发挥化学学科知识,做好生态环保宣传员和指导员。部分同学除了完成桶前值守的工作,还协助社区工作者进行新时代文明城区考察。服务期间,他们和海淀区工作人员走访社区,考察海淀城区文明宣传情况,包括市民公约、新时代文明社区工作站规章管理制度、志愿服务规章制度、社区文明宣传栏等。参与本次活动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共234人次,占全院人数的30%,志愿时长总计近5000小时。生态环境学院有81名同学参与“桶前值守”专项行动,其中本科生74名,研究生7,他们全部顺利完成了此次“桶前值守”专项志愿活动任务,累计志愿时长达2430小时。志愿者们首先在居住地社区居委会签署了《垃圾分类个人承诺书》,并呼吁亲友也一同参加到垃圾分类的活动中来。在桶前值守这项志愿活动中,大家准时到岗,耐心帮助附近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并向当地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此外,部分同学还开展了“桶边”清洁,将社区垃圾桶周围打扫干净。活动中,志愿者们每日都会用照片记录下来,并写下当天的志愿感悟,每周都会进行汇总,在学院网站和公众号发布,和所有同学分享本周的志愿活动情况。

人工智能学院的志愿者到所在社区接受培训,了解活动流程并学习垃圾分类规则。他们手持宣传手册向来往的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以及规则,守在垃圾桶旁为来扔垃圾的居民答疑解惑。遇到垃圾混乱堆放的垃圾桶时,他们手持装备,进行二次分拣,将分错类的垃圾归类;遇到偷懒或者忘记分类的居民,志愿者们会提醒他们;遇到正确分类的孩子则给予鼓励,以此来带动风气,使整个小区的居民皆能准确无误且自发自觉的完成垃圾分类。计算机学院有70余名同学参与“桶前值守”专项行动,共计志愿时长达892小时。计算机学院青志协负责此次活动的统筹工作,及时了解志愿者们的活动进度,充分动员,积极引导。活动中,大家向社区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和分类方法,开展“桶边”宣传,并在桶边指导居民正确分类,并进桶投放,减少垃圾洒落、外溢。对错误分类和投放的居民,会耐心指导和讲解。王阳明同学还参与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实践活动,带领居民参加垃圾分类的趣味游戏,通过一些互动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张涵琪同学带领志愿者对社区垃圾桶全部进行了消毒擦拭。志愿者们在活动中总结了好的经验和做法,并互相分享,还实时报道活动中涌现出的突出代表和典型事迹,依托学院公众号和班级群等大力宣传。

经济学院青志协各部门迅速分配工作,组织在京同学参加活动。在接受相关培训后,志愿者们按照规定进行分类监督、文明引导和违规劝导,并且响应号召,积极带动家人亲友参与垃圾分类,鼓励参与者分享志愿活动照片、纪实和感想。活动收到来自许多志愿者的反馈,并每两天在“小犇陪你聊经院”公众号上更新以此优秀志愿者日志或感言。商学院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开展讲座与知识竞赛,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截止目前,共有463名志愿者参与了桶前值守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达15000多小时。810日,商学院多名志愿者回到社区(村)报道,为贡桶前值守专项活动献青春力量。

电商与物流学院的志愿者们通过社区的简短培训,熟悉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他们进行“桶边”指导,向前来倒垃圾的居民讲解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和分类方法;他们还来到小区居民的身边,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等多类群体讲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积极带动身边人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法学院积极响应并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桶前值守”志愿服务专题行动。通过“看桶”、“守桶”、“护桶”,有效劝导居民开展垃圾分类,推动社区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法学院150名同学第一时间投入工作,从源头为垃圾分类把关,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与热于奉献的高尚品质。

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积极调动学院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外国语学院团委共有12名同学参加。活动内容主要是引导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垃圾分类知识。12位志愿者来到其所在社区开展志愿活动。在活动岗位上他们向居民讲解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引导前来倒垃圾的居民用不同的垃圾袋分装垃圾并放入对应的垃圾桶中。传媒与设计学院有150余名学生加入所在社区的志愿团队,在社区垃圾分类现场做好分类监督、文明引导、违规劝导等工作。志愿者们亲身投入到垃圾分类的实践中,细心学习不同垃圾的处理分类知识,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细心为社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注意事项。传媒与设计学院与房山区社工委联合,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开展了多场垃圾分类主题的活动, 共计37名学生参与短视频创作,提交22份短视频作品,房山区项目团队从中评选确定10个有创意、有吸引力的优秀短视频,并分别在西潞街道、长阳镇社区微信群、公众号发布。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处在疫情防控的重要时间节点,充满了困难与挑战,但是我校学子不畏困难,勇于担当,在各个专项活动中进社区,走基层,参与疫情防控辅助、群众生活服务、环境卫生治理、垃圾分类宣传、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疏导、战疫故事宣讲、脱贫攻坚调研等各类实践活动中,在实践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展现出新时代工商青年的昂扬风貌,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