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首都流通业研究基地召开2019年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

   

1月21日,首都流通业研究基地在阜成路校区召开了2019年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系主任王晓东教授、首都经贸大学高等财经研究院院长祝合良教授、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研究员,我校商学院院长王国顺教授、研究生院院长杨德勇教授、科技处副处长康智勇、商学院副院长孙永波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郭馨梅教授等校内外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基地主任徐丹丹教授主持。

徐丹丹教授介绍了与会嘉宾,并对学术委员们百忙中关心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表示感谢;康智勇副处长介绍了我校开放课题管理及今年招投标的时间要求;郭馨梅教授汇报了2016-2018年首都流通业研究基地开放课题招投标的选题及立项的基本情况。委员们就今年开放课题的选题、基地的未来建设与发展展开了讨论。

祝合良教授认为,开放课题的研究应在新一轮周期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紧扣我国当前的五大发展理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时代主题,致力于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从流通体系的完善、营商环境、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社交电商、供应链体系建设、绿色流通等方面开展。王晓东教授指出,在流通领域很难出高质量成果的大背景下,开放课题的研究重点在于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的各种会议精神,时刻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和顶层设计,紧跟时代潮流,突破研究对象的局限性,克服研究范式的短板,提升研究内容的落地能力,避免研究成果的“纯流通化”。赵萍研究员提出,在准确把握流通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拓宽研究视角是提升基地研究成果质量的前提。在消费升级或者消费分级的背景下,流通业要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首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设立、进口博览会带来的进口商品增加等,研究其与流通网络国际化、流通业态创新、流通成本降低、物流效率提升、本地消费拉动之间的相关关系。荆林波研究员剖析了流通领域的研究成果严重下滑且滞后于实践发展的现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希望基地多做接地气的研究,在兼顾考核验收目标的同时进行商业化运营。2019年是建国70周年,可以发布具有基地特色的拳头产品,如七十年首都流通业的风云人物、成功企业等。开放课题在流通与消费的相互影响、城市副中心与流通产业布局、电子商务与商业地产重估、流通业贡献指标体系构建、流通业与社会学、人口学的结合等方面开展研究,比较容易出优秀成果。

杨德勇教授建议,基地的研究要紧紧围绕社会普遍关注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如目前京津冀县域电商的发展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开放课题的设置要紧密结合流通业发展的实际,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总之,基地的研究要坚持市场化、落地化、可持续化。王国顺教授根据以往参加北京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验收会的经验,希望基地的研究方向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要长期坚持研究,坚持问题导向而非方法导向,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高质量成果;开放课题的设置不一定局限于北京,题目要精。孙永波教授认为,无论是从宏观战略上还是从居民生活上看,消费一直都是居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开放课题研究可以重点关注消费与流通的关系问题。

学术委员们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为首都流通业研究基地一年一度的开放课题和内设课题的研究以及未来建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