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北工商

首页» 新闻资讯» 媒体北工商

【北京考试报】面向实践分类培养轻工人才

近日,《北京考试报》对我校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成功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进行报道,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近日发布的《关于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中,北京工商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成功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北京工商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以此次获批为抓手,面向实践分类培养轻工人才,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创新,探索培养满足国家、首都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轻工技术与工程是一个‘接地气’的学科。这个学科重视应用基础研究,强调应用性。从学校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来看,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更注重解决技术问题背后的科学问题。”北京工商大学轻工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凤寰说。

“订单式”培养推动校企培养新模式

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源于北京工商大学1958年设立的发酵工程专业和1980年设立的日化专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在香料香精、发酵工程、生物质化学与工程、日用化学品科学与技术等方向形成了显著的特色与优势。

“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的研究主要解决行业应用的问题。比如白酒酿造工程方面,不同的白酒香型其实是微生物代谢对其风味物质机理的影响造成的。”王凤寰说,得益于学科特殊的实践导向,面向行业,通过与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就尤其重要。

为顺应“订单式”培养的需求,学校结合北京市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立足轻工行业,与企业合作开启协同联合培养模式。在“订单式”分类模式培养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建立联合培育基地,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技术需求,以技术问题为导向,对研究生进行培养。在解决企业面对的技术问题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王凤寰举例说,在发酵工程方向,学校提出基于风味与健康双导向的传统发酵食品发展新理念,对白酒、啤酒、黄酒、果酒、酱油、腐乳等全过程底物-菌群-风味相关性进行系统解析,促进了北京牛栏山、红星、王致和、三元等酿酒企业和传统发酵企业的技术进步。

在推动校企培养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同时作为科研技术专家,以如何解决企业技术问题为导向,将问题融合到学生的培养和论文撰写过程中,从而实现企业对口招聘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推动了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理论和课程体系的迭代升级。

四大方向突出课程体系实践性

作为发酵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学习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袁航并没有发酵工程专业领域相关的研究基础。选择发酵工程专业,意味着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一切要从零开始。

“学院为研究生开设的除了理论知识课程外,还有一系列的学生实践平台。在这些实践平台上,不同学科基础的学生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和方向,探寻属于自己的研究领域。”王凤寰说。

依托于学校所搭建的实践平台,袁航得以“从新出发”,通过不断探索,最终将食品接触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方向。在研究方向与本科所学专业保持一定衔接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研究方向的纵深性。

同样在学校实践平台不断锻炼和提升的还有酿酒方向的李良好和香料香精方向的刘兵。作为一名研究生三年级学生,李良好的研究方向是白酒风味化学,主要研究内容是围绕白酒和黄酒以及酿造副产物的风味成分分析、健康因子评价以及安全质量等。刘兵的研究方向则是食品风味,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食品中风味成分分析及香精调配。

“学校为我们专业方向的学生提供了校内的实践平台。在校内我们拥有啤酒中式生产线。学生可以从接触原料开始,动手参与酿酒的整个过程,从而对酿酒有从原料到工艺的系统认识。作为酿酒方向的研究生,我们有很多到不同的酒厂去参观、学习、实践的机会。一次去衡水老白干酒厂参观学习时,我就被他们的设备震撼到了。在我之前的观念里,酒厂一般都是中国传统手工生产方式生产,机械自动化的不多,实地参观后才发现,自动化设备在酿酒上也是更新飞快,而且酿出的酒也品质更好。”李良好表示,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充分探寻到属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作为香料香精方向的学生,专业的特殊性赋予刘兵更多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而学校的实践平台,让他富有创意的想象得以变成现实。

“我的专业非常有趣。作为香料香精方向的研究生,我们必须具有敏锐的嗅觉,对气味极其敏感,还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艺术细胞,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创造力,制造出令人难忘的香氛。”刘兵介绍说,在读研期间,自己从事食品风味研究的过程中,经常在对某一个食品中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调配,通过自己的设计,调制出不同风味属性的产品,如各种不同口味的乳品、奶茶等。

“校内学生实践平台的搭建,架起了联通课内理论课程学习和课外实践理论操作的桥梁。”王凤寰说,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下设香料香精、发酵工程、生物质化学与工程、日用化学品科学与技术四个学科方向。

“学校酿酒工程专业拥有约 4200多平米专业实验室,拥有多维气相色谱仪、分析型和制备型液相色谱仪、电子鼻、电子舌等世界一流的白酒风味化学分析仪器。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拥有约2000平方米专业实验室,拥有全数字化核磁共振波谱仪、分析型和制备型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多级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多级质谱联用仪等各种大型分析仪器。这些都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王凤寰介绍,在这四个下设专业方向的实践平台上,每位深造的研究生都可以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强化动手能力。

优化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轻工人才

“我享受做科研的状态,每次做实验时都能心无旁骛,专心认真。”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袁航计划继续深造读博。今年北京工商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成功获批增列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不仅为想要继续深造的学子提供平台,也让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迎来新的契机。

“对于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而言,我们将会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水平,在国家级科研和教学平台建设方面不断发力。”王凤寰表示将做好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科优化建设工作。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吸引海内外高水平人才加入学科建设中。通过内外联动的方式,不断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素质。

“有人马才好干活。优秀的师资队伍对于学科建设重要性不言而喻。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60多年发展壮大的背后,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学科拥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王凤寰表示,在学科不断优化的进程中,需要引入新的人才加入学科建设中。

作为偏向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如何在课程方面,凝练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程是学科未来建设的突破点之一,也是未来学科在教学水平建设方面的着力点。

 “在教学水平方面,希望学科能在国家级精品教材、课程等各类评估体系中有所建树,提升教学水平。此外,我们还需不断整合教学资源,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建设国家级食品学科、食品营养和健康以及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科研和教学平台,承担国家层面重点研发计划的科研工作,增强学科科研实力。”王凤寰说,“顶天立地”是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上的战略方向。不断突破科研成果研究领域和边界的同时,也要结合学科特点,让研究成果“落地”,让科学普及,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卡脖子”问题。

未来,北京工商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将继续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京津冀发展部署,不断强化支撑和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优化学科布局,培养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层次轻工人才。

新闻链接:https://bjksb.bjeea.cn/html/ksb/yanzhaozhuanban/2021/1206/80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