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北工商

首页» 新闻资讯» 媒体北工商

【中国社会科学报】谭向勇:大学转型 理念先行

 

大学转型 理念先行——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谭向勇

安静的咖啡厅内,谭向勇校长舒缓地讲述着北京工商大学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办学特色和腾飞蓝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他加快学使转型的期盼和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憧憬,还有他内心的历史责任感。

彰显特色 加快转型

记者:北京工商大学风风雨雨走过了六十年。经过六十年的历史沉淀,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今.学校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和状态?

谭向勇:北京工商大学虽然是在1999年由北京商学院、北京轻工业学院和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而成,但学校本身历史悠久,特别是北京商学院和北京轻工业学院。前者创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较早的专门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高等院校之一,后者创办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轻工业高等学校。两所学校当时在所属的行业中都具有重要影响。合并组建后,学校以经、管、工为主,经管工理文法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

我校的商科优势和特色明显,如财务与会计、流通经济、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食品、化妆品、塑料等轻工业研究突出。孙宝国教授是我校培养出的全国食品领域唯一的院士,他带领的香精香料研究团队处于世界一流水平。此外,北京市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轻工业芦荟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也在我校。由于学校工科和商科特色鲜明,合并后学校更名为北京工商大学

但学校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办学曾遇十年中断,损失惨重;1999年三校合并之初,学校也经历了困难的磨合和重整。六十年经过数代人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学校发展以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全校上下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在即将到来的建校六十周年华诞之际,加快学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重塑学校的辉煌,成为全体“北工商人”的共同愿景。

记者:学校为什么提出加快转型?学校转型的内涵及目标是什么?

谭向勇:全世界都在转型,中国在发展转型,北京工商大学也在转型。学校在办学定位上既尊重历史、依托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办学,又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国家意志、行业发展和首都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定位、打造特色。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和教育发展的战略转型,学校也必须加快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转型的内涵,包括价值理念、学科建设、发展方式、管理方式的转型等,转型的目标是建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但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大学必须做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方面职能的结合。人才培养仅靠教材、书本远远不够,教师只有联系实际把科研做好,才能提升学识水平、做好教学;学生只有参与实践或科研工作,才能培养能力;师生只有通过与社会实际、产业实际相结合,才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做好社会服务。只有通过这些,学校的办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才能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和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才能逐步增强。由此,从教学型大学转向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学校多年的发展也为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转型之道 

根本是树立现代大学理念

记者:贵校正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并逐步发展成一所现代大学。那么,您认为现代大学应具备怎样的条件'

 谭向勇:现代大学应首先树立现代大学理念。学校有精神文化,学科建设高水平、有特色,资源配置公平、有效,机构精简,管理规范、高效。大学应有大楼,这是学校完成其使命必备的物质和资源条件;应有大树,自然景观处处浸润、体现着学校的文化和历史;应有大爱,学校崇尚并保持着高尚道德,承担着社会责任,引领社会朝人类理想的方向发展;应有大师,这既是一所理想的现代大学的标志,也是拥有大楼、大树、大爱和高水平学术的高楼才能孕育出的结果。

我经常强调,大学要有根本理念,即大学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高地,是社会道德的至高点。这里的任务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与制造产品、商品不一样。高级知识分子应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责任感,不能因为社会部分人群的堕落而堕落,否则学校将培养出一批更加堕落的分子,我们需要时刻反思,尽最大努力改变社会中的一些不良趋势。因此,我向学校所有教师说明,如果想要当官和挣钱就不要选择在大学里任职;要选择在这里,就要有这种理念。大学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传道士”。当然,学校也会尽量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

一所大学或一个民族必须树立起自身的主导价值。尽管这种价值和精神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一定要有这种精神,有道德力量约束着大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有一批知识分子倡导着并身体力行。社会的改变需要从每个人、每个群体的改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大学的社会责任。虽然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需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但从另一层面看大学应该引领社会发展,而不应只受到社会潮流的裹挟。

大学培养人才的标准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二是学生要有一定能力,包括适应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等;三是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不同大学培养出的人者在知识方面也许有差异,但在能力和社会责任方面都应是同样的高标准要求。

 记者:为实现现代大学这个目标,北京工商大学的转型改革应以怎样的步骤和措施落实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

谭向勇:正如我刚才所讲,一所大学或一个民族必须有一个主导精神尽管它看起来虚无缥缈,但非常重要,否则很难把松散的个体凝聚起来;而没有这种凝聚力,学校发展几乎不可能。当然,学校的转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就像一个社会的演变进化,历史的惯性依旧发挥作用,人们的观念、习惯转变和学科建设都需要时间。但历史脉络梳理清楚、发展方向明晰后,大家就知道怎么一步步往前走。

这几年学校主要做了四件事情——树立精神理念、加强学科建设、重新整合资源、规范行政管理,这也是学校实现顺利转型的工作内涵。

历经坎坷、合并重组的大学最缺乏的首先是统一的精神理念及凝聚力。合并初期,北京工商大学内部处于磨合阶段,学校工作开展不是很顺畅。同时,大家习惯按照传统事业单位的要求运行各项事务,如部分教师除讲授教材、书本内容外,不知道还要做什么、发展什么。最致命的是,学校员工没有意识到依照原来习惯开展工作有什么坏处,跟随时代发展的理念也没有建立起来。要说服各位教师接受现代大学理念,要他们真正明白大学要做什么,真正了解科研、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及其与教学的关系,真正体会这些职责与他们自身的发展、自身利益的关系并不容易。

另外.学校还通过引进各种人才,邀请校外权威专家讲学,派学校老师到国外交流、学习,隆重举办开学、毕业典礼等方式来转变教师观念.调整行为习惯和情绪,重整士气,以建立起统一的大学精神和理念。

这是大学校长要办的第一件事,虽然看起来有些虚,但一年多后,学校的气氛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教师到行政人员,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大家逐渐明白了学校的发展框架和目标,开始琢磨着要干些什么,并跃跃欲试,核心理念也逐渐建立起来。做好了这件事,下面的工作才好开展。

转型之道

核心是学科建设

记者:学校实现转型的核心环节是什么?

谭向勇:当大家的精神状态被调动起来,有想做事情的欲望时,接下来就要引导大家知道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做。这就涉及学科建设,包括认清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培养怎样的人才,重点加强哪些领域的科研工作等。

由于大学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人才和学科优势,这两点都涉及学校的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重在学院。经过广泛调研,学校理清了现有的各个学科点,确定了特色和优势学科,弄清了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然后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学科规范重新打散原有院系,同类项合并、调整,优化院系结构。原来学校有17个教学单位,经过整合,教学单位减少了一半。学校基本搭建起了科学的院系框架,每个学院的定位、努力方向及学院之间的关系清楚明确。

为加强学科建设,除院系整合工作外,学校还重点探索了“二级管理"改革,将人、财、物等管理权力逐步下放到学院,强化学院管理,努力构建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现在,各学院着手作学院规划,细化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研究计划等学科建设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列出所需的人、财、物资源,学校的资金和项目据此配备和倾斜。

学校实现转型的重要任务是由单一的以教学工作为主逐步转变为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并重,这也需具体落实到各个学院,细化到对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方面工作的考核。这是保证学校顺利实现转型的基本要求。

如今,教师做科研的氛围已经形成,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方面工作能够良性开展,学科建设风气也基本形成。

转型之道

成败在管理制度创新

记者:管理自主权下放到学院,一定程度体现了学术自治和教授治校。但是,学校如何做好整体管理,以服务于学院建设和学科发展? 

谭向勇:大学国际竞争的核心不仅是资金、人才、技术层面的竞争,也是制度和机制的竞争。学术是大学的头等大事。但一流的大学肯定以一流的学校管理为基础,大学转型必须以制度创新为突破点。正如刚才提到的,为加强学科建设,学校重点探索了“二级管理"改革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学院整合、学科建设基本成型后,马上就涉及资源整合问题。虽然这是一个复杂、庞大而敏感的内部工程,但学科建设国标、发展规划明确后,资源配置工作的思路就很清晰,再加上可操作性较强,这部分工作反而相对简单。它本身也是为了保障学院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顺利进行。

除各项管理制度创新外,我校管理工作的重点还包括使各方面工作规范化。首先在明确各部门机构的关系和职责的基础上,精简管理机构。其次,加强各方面政策、规章制度的科学设计与制定。再次,在机构、政策和制度建设完善后,管理过程尽量严格按照制度规范运行,政策也尽量严格执行。

与大学精神理念一致的是,除遵循规范、保证效率外,管理还要公开、公到、公平,这体现在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招生、推荐免试研究生、人才引进、荣誉奖惩、职称评定等与各群体利益相关的环节。只要管理过程公开,很多棘手的事情都能解决。

然而,这正是目前各方面改革工作最难的一点,历史惰性很难改变,管理工作涉及面又太广,但我们会尽量去做。

记者:2010612是北京工商大学建校六十周年校庆日。这次校庆活动对学校的转型是否有特殊意义?

谭向勇:校庆的活动内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总结历史、联络校友、描绘未来。北京工商大学由三所学校合并而成。因此需好好梳理过去六十年的发展历史,借校庆之机把所有校友集中在新的“北京工商大学”的旗帜下,统一精神,凝聚力量,共同展望未来。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转型发展,如今学校整体面貌已焕然一新。踌躇满志,只待东风,学校从各方面为六十周年庆典做好了准备,而这个庆典的来临,又将是学校发展的新起点。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