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人民日报》第18版文教周刊发表了题为《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破解“美味秘方”的“香料院士”》的文章,对我校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的事迹进行了报道,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很多的食品“香味”来自哪里?科学家眼里的“美食秘方”是什么?为食物增美味的各种香料、香精和调味料,正是北京工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研究的领域。他是我国食品科学领域仅有的4位院士之一,近几年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5年,孙宝国院士带领的“食品添加剂绿色生产技术研究创新团队”荣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香料院士”的“香名”传播得更广了。
香自苦来,攻克难题
红烧牛肉面、鲜虾鱼板面、香菇炖鸡面、番茄笋干排骨面……这么多口味的方便面,香味从何而来?答对了,正是食品香料。
不要小瞧这小小的香料。上世纪80年代,这种“肉味十足”的香料价比黄金。“当时,有两个代号分别为030和719的香料只能靠进口,价格每公斤分别高达9万元和14万元。”孙宝国说。
那么,怎么才能打破这种尴尬局面?当时已从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前身)毕业留校的孙宝国决心攻克这一难题。他从“030”开始研究起,做起实验来夜以继日,连饭也顾不上吃。那时实验室通风设备不足,孙宝国不得不经常“携带”实验时染上的含硫有机物异味。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长达8年的努力,1989年,“030”香料合成技术被攻破;1994年,“719”香料合成技术被攻破……孙宝国的“苦”和“臭”变成了“香”。因为这一技术难关的攻克,我国成为仅有的能生产此类高档香料的两个国家之一,生产的香料不仅能够完全满足国内需要,更远销国外,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
专注科学, 眼界宽广
“他头脑清醒,目标明确,能抵抗诱惑,安守寂寞。”导师梁梦兰这样评价自己的“得意门生”。
“安守寂寞”不是“闭门造车”,孙宝国的眼界与世界潮流保持同步。90年代中期,肉味香精并非来自“肉源”,要么依赖食品香料调香,要么是以酵母提取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热反应制造。不来自肉的“肉味”尽管够香,但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味道不纯正、没有肉的特色……
怎么办?孙宝国日思夜想。“凡味之本,水最为始”,当看到《吕氏春秋·本味篇》中的这句话时,孙宝国眼前一亮,豁然开朗。他带领团队将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采用“肉源”原料和生物酶解、水中炖煮的生产工艺,制造出了天然肉味香精。
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特色肉味香精的生产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20多年来,孙宝国不为财富所动,选择的仍是寂寞的实验室和讲台,因为在他的心里,他的所有研究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把中国的味道传遍世界。
凭借在食品香料香精领域的卓越贡献,孙宝国于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61年出生的他,也成为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第一个“60后”院士,同时也是北京市属市管院校培养的唯一一位院士。
关注安全,传播科学
发馒头用的小苏打、做豆腐的卤水、啤酒中的防腐剂……这些食品添加剂是“坏”的吗?现在,因为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出现,食品添加剂常常被“妖魔化”。孙宝国认为,自己作为食品科技工作者,有责任为公众普及食品添加剂的科学知识,消除误会。他为此举办了超过200场的科普讲座,并通过媒体进行科普。
同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他带领团队对国内外食品添加剂标准及监管、食品加工制造中怎样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主持编写的科普读物《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院士、教授告诉你食品添加剂背后的那些事》解析科学真相,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5年,这本书荣获了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科普奖。
如何才能让公众吃得放心?孙宝国认为,要通过依法监管来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从业人员加强自律,严厉打击各种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还要加强正面宣传,树立一批让百姓满意放心的食品品牌,让大家对食品安全有信心。
学风严谨,传道授业
学风严谨,是孙宝国对自己的要求。梁梦兰教授不无感慨地说,“他的大部分周末都在实验室度过。”一项项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也正是因为这样潜心钻研,才啃下那么多“硬骨头”。
如今,身为校长的孙宝国每天有大量行政事务需要处理,但仍不放松对自己学术上的要求,他总是保持着对科学的敬畏之心,了解食品行业最新的研发情况,挤出时间坚持做研究。
严谨而又亲切,是学生们对他的评价。从硕士阶段就开始师从孙宝国的博士生张宁谈到,尽管工作繁忙,但孙老师总能分出时间照顾到每位弟子,“孙老师回复邮件一向很及时,有时晚上很晚了还来实验室看看学生有什么问题”。除了带博士生、硕士生,他还给师生讲党课、团课,与新生面对面交流,指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
孙宝国潜心钻研、不畏艰难科学求索的奋斗精神深深地打动和激励了师生,就拿孙宝国所在的食品学院应用化学系党支部来说,优秀人才不断涌现: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人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获北京拔尖创新人才称号, 4人被评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一支信仰坚定、团结协作、昂扬向上的队伍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