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工商人物

首页» 新闻资讯» 北工商人物

【校友风采录】工作至上——访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黄先开教授

                 

黄先开,男,1964年生,北京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硕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获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北京工商大学数理部、基础部主任、北京工商大学教务处处长,兼任教育部高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原国内贸易部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哈佛大学经济系高级访问学者。1989年以来在《科学通报》、《数学年鉴》和《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教学辅导书8部;主持完成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科研项目各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课题研究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2项。主要研究领域: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分析、资产定价、资本流动脆弱性分析。其基础理论扎实,讲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辅导效果极佳,是考研辅导名师之一。

当黄先开教授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时,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随和朴素。他完全没有架子,也没有啰嗦的语言,直截了当地开始了当天的讲座。

他走进教室时很随意,没有过多地与同学或老师打招呼,似乎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那叠讲义上。黄教授讲起课来声音不大,但绝对能保证即便坐在最后一排也能清晰地听见他那略带口音的普通话。他戴着一副彰显学者气质的黑框眼镜,岁月的年轮已在他的头上留下了明显的烙印,棕色的外套、黑色的毛衣衬托出他的沉稳与内敛。

在教室讲课的黄先开教授意气风发,完全沉浸在授课和与学生的交流中,就连记者对他的拍照似乎也浑然不觉。所有的学生都在全神贯注地听,我也如此,以至于到他讲完课后急匆匆走出教室,我只得手忙脚乱的收拾东西追了出去,只留得教室中的一片掌声。

我们敲开了车窗报明来意后,黄老师亲切的把我们请上了车。这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本以为会是在一个空荡荡的教室里进行采访呢!没想到会和老师在一个如此狭小的空间里面对面。我们有些紧张,可黄教授已经开始主动抱屈起来,打开了他的话匣子:其实我并不是咱们商学院(指北京工商大学的前身北京商学院)毕业的,所以你们不该采访我。我是89年开始在商学院任教,90年和爱人结婚,那个时候是数学教研室主任。

黄老师的语速很快,有时我们根本跟不上他的思路。但有一点很清楚,无论什么问题,他的回答总离不开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大学生的未来。

我在商学院是每学年的上学期一门本科生的课,下学期就是一门研究生的课。04年我们做了一个实验班,要确确实实地因材施教,分层分类地教育,使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将来毕业后能够到名牌大学上研究生乃至出国继续深造。之后为了提高我们学校的学习氛围,我提出了一个校外名师讲学计划,我希望把全国最好的老师不惜代价请到我们学校来。不是让他们来进行讲座,是来给我们讲一门完完整整的课。黄老师讲起之前在北京工商大学的经历便滔滔不绝,不只是充满工作的热情,还饱含着对学校的一份深深眷恋。

黄教授说:有些时候作为一个老师,虽然不是从咱们学校毕业的,但我们还是对学校有很深的感情,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现在的学生,该怎样不该怎样。所以那些考上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也同时提高了我们学校的声誉。所以说,学校的声誉是靠学生的素质和成就渐渐积累起的。长此以往,进入我们学校的人才的素质也会提高,从而达到一个良性循环。

从我们之前的了解,黄先开教授是在哈佛读的研究生,我们很好奇,老师在美国究竟是如何打拼的呢?我们当时去美国,表面上好像特别风光。刚下飞机,第一个问题:租房子!我们根本找不到,当时国家给的补贴是900美元一个月,找个像样点的房子就要1500美元,我们当时3天没有脱过衣服,在过道里躺着睡觉,天一亮第一件事就是买报纸,找租房的信息。当告诉亲人我们已经到美国时,眼泪哗的就下来了。

至此我们觉得,最后的问题几乎已经不用问了:您认为自己在事业上是否算是成功?您热爱您的工作吗?

我们听见了黄教授含蓄的笑声:成功与否是要由别人说了算的。至于现在的话,我享受这种生活,享受这份工作。我喜欢上课,不管再忙,只要一上课完全是另一个世界。我把上课当作一种享受。我总是希望一堂课下来同学会有收获,如果一堂课下来同学是满意的表情,我自己也会很高兴。什么叫成功?如果自己在所从事的行业能够做的心满意足的话,就够了!

黄老师所说的每句话都彷佛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丝丝入耳,融于心间。他没有将这个活动看作是采访,而是希望全身心地把自己的经验和阅历都传授给我们,还有那份难以抹去的对学校的感情。此时已接近晚上10点了,但黄老师似乎还意犹未尽,继续讲着,我们也是在忘情地听着老师给我们的每一点启示。

精彩对白:

记者您是在大学的校园里结识您的夫人的吗?

我是在89年来到商学院工作的,当时的条件很苦,当时的学生素质很高。”——黄老师巧妙地避开了我们略显八卦的问题。

记者您觉得自己现在算是成功人士吗?”

成功与否是要由别人说了算的,至于现在的话,我享受这种生活,享受这份工作。我喜欢上课,不管再忙,只要一上课,完全是另一个世界,我把上课当作一种享受。我总是希望一堂课下来同学会有收获,如果一堂课下来同学是满意的表情,我自己也会很高兴。什么叫成功?如果自己在所从事的行业能够做的心满意足的话,就够了!

记者当您在外国求学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我当时是在美国波士顿的一所大学学习,一下飞机第一个问题就是找个住处。我们那个时候国家还给补助每人每个月900美元,可是在那里随便一个房子就要1500美元。我记得当我们去了以后3天我们几个同学没脱过衣服,就躺着在过道里睡觉,天一亮第一件事就是买报纸看到那个地方租房子,如果有早饭都不吃就去看看。最后在一个名叫中国城的地方找了个住处。在哪里借了人家的电话给家里打了电话,当时的眼泪的一下就下来了。说实话,这段经历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阻碍,更是我人生中的一份宝贵的财富。

记者手记:

黄老师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因为他就算是在晚上10点还在工作,这是一个我们觉得不可能约到他的时间点。终于我们抓住了他来北京经贸职业学院演讲的机会,采访到了他。晚上9点的时候演讲结束,黄老师行色匆匆地走出了教室,于是我们追了上去,在他的车里采访了他,黄老师很有个人魅力,他的留学经历让我们记忆犹新。他十分善谈,言语中总带着留恋北京工商大学的语气,而且对北京工商大学这几年的变化感到惊讶和欣慰。

从黄教授的言语中能发现,他是一个思维敏捷的人,语速很快却又有理有条。他为人和蔼,知道我们是北京工商大学来新闻系的学生,而并不是什么真正的记者后,依然亲自给我们打开车门,允许我们进行不太专业的采访,而且十分地配合。这使我们十分感动。在与他的交流过程中,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就已经过去了。我们聊了很多,但是直至临走时我们还是觉得黄老师还有很多要说的、但却没有时间对我们说的话。当我们看着黄老师的车消失在公路的尽头时,一位工商大学来的老师对我们说:你们呀,黄老师还没吃晚饭呢。我们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是在心底默默说了一声:黄老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