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致知学堂】骆小平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胡冰川讲述农业强国的粮食安全根基

11月15日、17日,2022年秋季学期第八讲、第九讲致知学堂于线上开讲,选课同学均按时聆听讲座。

11月15日,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骆小平教授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题,围绕党的二十大前我们党取得的辉煌成绩、“三个务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三个方面对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行解读。

骆小平谈到,党取得的辉煌成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大事件: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骆小平表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脱贫攻坚是底线任务。骆小平表示,我国经济的发展是迅速的、市场是繁荣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为政以德”,强调和坚持了“执政为民”的崇高境界。骆小平介绍到,在党百年奋斗历程之中,尤其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实践,“三个务必”使我们党成为了具有最为高远眼界的政党。我党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使自己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上。她强调,这“三个务必”使我们党成为了具有最宽广胸怀的政党。新时代,我们牢记“三个务必”,就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把握好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挑战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以坚如磐石的定力敢战必胜的信念,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在讲座尾声,骆小平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进行了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对我们准确理解、科学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根本指南。

通过本次讲座,骆小平带领同学们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新时代青年应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11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以“农业强国的粮食安全根基”为题,聚焦粮食安全和农业强国两个社会问题,从粮食安全如何获得、如何保障,以及如何实现农业强国等主题展开讲述。

胡冰川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才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胡冰川谈到,从粮食产量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农业产出的水平和发展水平在世界中处于偏上水平。他表示,人类从游牧走向定居,形成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更替,定居文明是从小定居文明走向大定居文明。而从乡村的定居走向城市的定居乃至都市,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进步。他强调,农业强国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强国和现代化是一个必要不充分的关系。

胡冰川指出,粮食安全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买得起又能买得到的保障,是维持必要生存的保证,也是一种能够自由的获取粮食的权利。围绕中国粮食安全是如何实现的问题,胡冰川谈到,中国当前的农业正在快速转型,如不断精进机械化、智慧化的农业技术。以中国和美国的玉米种植密度的对比为例,胡冰川进一步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国农业的转型进步。

回顾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大,胡冰川强调,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农业强国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首次将“农业强国”写进党代会报告。中国正在努力向农业强国发展,现在的目标是让更多的青年人才投入到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使农业的科技创新和生产力水平不断进步、持续发展。

放眼未来,胡冰川表示,要建设农业强国,政府应当继续坚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财政投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同时,农业科技创新需要依靠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在新的发展阶段,只有拥有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才能更好建设农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