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校友风采录】访85化工校友刘文君:领跑中国水业的“孤独者”

       

    刘文君,1985年考入北京工商大学(原北京轻工业学院化工系),毕业后在广州百花香料厂担任助理工程师三年,1992年至1999年在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攻读硕士、博士生,1999年至2003年分别于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W)、美国伊利若大学香槟分校(UIUC)攻读博士后,回国后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任教至今,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长。

人的一生,过得如何,其实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有的人可能一路顺风顺水,安得其乐;有的人对未来束手无策,虽行却抱怨;有的人坦然接受命运的指引,却也敢于从中做出不一样的改变。刘文君,恰是这第三种“有的人”。

既然选择,决不后悔

“当时的娱乐活动还是蛮多的,足球、篮球、游泳,还看新闻联播”,谈起自己当年的大学生活,刘文君话中都带着笑声。尽管当年的北京轻院校园面积很小,但从刘文君的回忆里,还是能读到他对母校的喜欢。

1985年,得知高考成绩的刘文君其实有点失落。平时成绩优异的他,因考数学失利,冲击清华大学的梦想也随之破灭。尽管当年的老师向他保证,以他的成绩和实力,可以选择先念一年预科,然后再进入清华,但他还是毅然地选择了北京轻院,不再为自己的失利而踌躇不前。如果说进入北京轻院是个意外,那么念环境工程专业则是意外中的意外。实际上,刘文君是通过专业调剂进入到化工系的。

“那个时候,大家对环境工程都比较陌生”。尽管进入这个专业是个意外,前途也充满了未知,但刘文君并没有以敷衍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专业。在对专业的逐步了解和学习中,他渐渐地爱上这个“命运的安排”。在大学的四年里,他不仅积累了丰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也与朋友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与老师一起做项目,外出实践调查的兴奋体验至今仍历历在目。毕业后,面对大多数同专业同学纷纷转行,刘文君依然选择坚守这个行业。正如他自己说的:“我是干一行爱一行的”。后来的路程也证明了他“既然当初选择了进入这个行业,就会用一生去坚守,绝不后悔”的信念。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习、工作、研究,此后的半辈子人生中,他一直都在这个领域中奋斗、努力,并卓有成就。

敬岗爱业,科学严谨

谈起饮用水安全研究工作,刘文君无比自豪,他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个很崇高的职业,因为饮用水安全与百姓日常生活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是一项极易被忽视但却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正是由于对这一行业的一腔热忱,在面对当时国外可观的工作机会,及身边人纷纷劝告转行的情况下,刘文君还是毅然选择了回到清华大学任教,立志与志同道合的同事们(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一起把专业做好并发扬光大,为祖国的饮用水安全研究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在谈到多年来的教学科研生活和取得的成就时,刘文君坦言国外留学的经历对他影响很大。他曾在国外三所不同国家的著名高校做过四年博士后研究,幸运的是,三位合作导师都是国际著名水处理专家,他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技术,也体会到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对教育结果的影响,其中,最大的感触就是理念上的巨大差异,国外学者在做研究的时候认真、执着、实事求是,不急功近利,科学性很强,强调研究过程的严谨和对机理的认识,而这种科学理念也一直深刻影响并为刘文君学有所用。

留学期间,有一个小故事是刘文君印象深刻且至今授课时仍向学生们分享的亲身经历。2000年至2002年,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留学期间,刘文君参与了一个学校与美国环保局、杜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几个大学及其他公司共同研究的关于水处理的项目。在样品研究过程中,他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敢于质疑的精神向当时国际上非常著名的专家提出了“样品水质有问题”的说法,而经过导师、专家的调查发现,确实是实验时配水的桶含有过氧化氢残留物,幸于当时刘文君的执着,才使得实验获得了成功,也正是由于这种严谨的科研态度,他得到了导师、专家们的认可和赞扬。

领跑中国水业的“孤独者”

本科毕业之后,刘文君辗转到广州百花香料厂工作,三年时间,他晋升为助理工程师,也正是在这期间,他真正接触到了污水处理这个领域。为了进一步追求专业知识和技术,1992年,他考上了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的硕士学位。从后来的博士生涯到海外4年的博士后历练,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NUS) 参与研究的“新生水”项目——污水变饮用水项目,到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W)研究的紫外线消毒技术项目,从污水处理到饮用水安全研究,刘文君一直在“水业”这个领域不断探究。

当下,紫外线消毒技术早已被广泛应用,为广大人民饮水安全带来了福音,而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一技术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特殊人物的突出贡献,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紫外线消毒技术之父”、“紫外线水处理技术的中国拓荒者”——刘文君。当记者提起这个称号时,他只是微微一笑,让人察觉到一丝深意,在后来的谈话里,记者才了解到,坚守行业的他坚如磐石,同时体验到了先行者的孤独。

刘文君有一句话:“走在前面的人总是孤独的。”在任何一个领域的领跑者通常会比较孤独,从开始不被大家理解,到逐渐被大家认可,从原创性和领先性成果最初难以继续到得到更多支持,其中所面临的压力和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专家们在饮用水安全问题上还没有很深的研究,普通老百姓更是没有这样的观念。在这样的无了解、无概念的环境下,推行饮用水微生物安全性概念可谓举步维艰。当时,仍在海外学习的刘文君深受国外先进思想的熏陶,坚信这一行业在未来必是很有前途的,他借鉴了国外“紫外线消毒”这一概念,通过努力学习、研究,终于在2001年,他的论文获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他是在这个专业第一个获此殊荣者,也是国内该领域的第一个研究者。由此,他开创了一门全新学科——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并获全国学术界和供水行业的广泛认可。

刘文君把自己的这一段工作历程比喻成跑步的过程。最开始,领跑者是孤独的,没有人陪伴,到最后,跟上来的人越来越多,也就形成了壮大的队伍。

儒雅谦和,是刘文君留给大众的印象。他对待生活不拘小节,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对待学生耐心有爱。“对专业、行业的热爱和对工作的坚持”是刘文君反复说的话,也是这份坚持和执着让他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在专业领域上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