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致知学堂】李志强谈法治精神的弘扬 韩旭东讲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价值与生动实践

3月28日、30日,2023年春季学期致知学堂第一、二讲开讲,选课同学均按时聆听讲座。

3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志强以“从党的二十大报告谈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弘扬”为题,详细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法治精神的内涵与发展历程。

李志强传达了党的二十大中的法治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李志强表示,通过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历程的解读,可以了解我国法治社会逐步完善和深入发展的过程。李志强就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自身演绎的逻辑,阐述了我国法律的构成——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也有对西方法治精神的借鉴、批判和超越。李志强特别强调了社会主义法律对于西方人权观、民主观、对平等观和自由观的超越。

李志强讲解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外延的广泛性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内涵的层次性。其中,他重点阐释了法治精神内涵的层次性——法治精神在公民中表现为忠诚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这三个递进的层次。借助真实生动的案例,深度剖析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主要内容。

李志强通过设问的方式,列举了二十个小问题并给予分析解答,让“怎样看待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这一问题清晰易懂。针对法律是否只有惩恶的功能这一问题,李志强通过举例诠释了法律也有扬善的作用。国家增立“好人法”保护见义勇为的人,体现出国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公德的提倡。“法治精神是否是终极价值?”李志强引用了马克思的观点来回答,即“不是人为法律而存在,而是法律为人而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关涉道德,而无关法律,该问题在二十大报告给出了答案:“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通过对各种问题的分析解释,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概念变得具象起来。

李志强强调了德法的关系。他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德法兼修的要求既不会造就片面的泛道德化思维,也不会造就片面的法律万能主义。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在公民个体素质养成中同样重要,要将二者统一起来,而不是相互背离。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努力成为“德法兼修”的时代新人。

3月30日,国防大学教授韩旭东在良乡主校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价值与生动实践”为题开展讲座,为同学们介绍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刻内涵,同时也阐释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维护国家安全发挥的指导作用。

韩旭东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的国内外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深刻表明了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维护国家安全,是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执政的重要任务。维护国家安全势在必行,而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对此发挥巨大作用。韩旭东表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武器法宝。

韩旭东介绍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在不断创新:要求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建设文化强国、网络强国、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搭建强有力的国家安全工作统筹平台。韩旭东谈道,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国家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这种情况下更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总体国家安全观有着许多生动实践,韩旭东为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典型事例。他先是通过美国与俄罗斯当前的政治局面聚焦世界大国国家安全问题。其次,关于台湾问题,我国有着坚决的态度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在道义上赢得了世界的支持,在战术上正从被动转为主动,在战略上正积极向主导发展,为统一大业提供有力保障。

讲座的最后,韩旭东讲道,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卫生组织发挥着中心作用,扮演着应对危机引领者的角色;中国因率先战胜危机,已成全球应对危机的战略大后方,全球物资和工业品也主要由中国保障;中国已成为除美国外,全球经济循环的第三个中心,未来,中国必将成为全球另一个金融科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