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北工商

首页» 新闻资讯» 媒体北工商

【中国高等教育】谭向勇:传承历史 彰显特色 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也在加速,对高等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高等院校林立,其中不乏中外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作为由两所著名行业高校北京轻工业学院和北京商学院于19996月组建而成的北京市属高校,要在北京高校领域内立足,则必须发挥因历史、地域、行业所形成的办学优势,彰显特色,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学校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融入首都和行业服务的主战场,实现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双赢。

一、五十年风雨兼程,十余载励精图治,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两所分别隶属于商业部和轻工业部的兄弟院校历经艰苦创业、合作办学、共创辉煌的五十年征程。合并前两校都已成为特色鲜明、学子向往、誉满华夏的行业名校。

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商学院合并给北京工商大学所带来的机遇并不仅仅是合并之后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合并为两校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北京工商大学继承办学历史上所形成的特色和优势,服从首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大局,适应北京地区和行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以培养首都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在服务“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和产业调整振兴计划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扎实推进实质性合并,学校发展步入新时期。学校通过统一组织机构,统一规章制度,统一分配制度,统一配置教学资源,统一财务制度,在较短时间内基本实现了实质性合并,学校发展步入新时期。

抢抓机遇建成良乡校区,基础设施建设迈向新阶段。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空间狭小、办学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在市委、市政府和房山区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紧紧抓住北京建设良乡高教园区的难得机遇,率先启动良乡新校区建设。良乡校区的建成拓展了办学空间,改善了办学条件,解决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迎评促建”成果丰硕,教育教学工作跃上新水平。学校始终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大力开展“迎评促建”活动,有效地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20076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标志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跃上新水平。目前,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22本,会计学全英语教学实验区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文科实践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原会计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称号。在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学校取得新的突破,共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2009年,我校首次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推进资源整合,学科建设迈出新步伐。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建设的核心。为了加快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打造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有效整合资源,学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科建设规律,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反复论证,于2008年底开始进行院系调整工作,特别是经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师生进一步认识到,作为一所多科性大学必须集中精力打造优势学科,为区域服务,为行业服务。经过调整,院系部的学科特点更加突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意识普遍增强。学校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凝聚方向,紧紧围绕食品学科和商科这两个优势学科,使学科建设迈出新步伐。

院士增选取得重大突破,科学研究跨上新台阶。学校科研工作是促进学科发展最重要的活动,同时,科研工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10年来,学校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科研经费增长了近7倍。教师和科研人员参与国家“863”项目9项、“973”项目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8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得国家级奖项等级和数量均居北京市属高校前列。去年年底,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本校的孙宝国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北京市市属市管高校当年被增选的唯一一名工程院院士,同时也是全国轻工行业仅有的4位院士之一。孙宝国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校食品专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意味着我校在食品科学研究上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也将引领学校的科学研究跨上更高的台阶。

60年来学校发展一直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接见过学校师生,姚依林、程子华曾兼任过学校领导;九十年代初,李鹏、贾庆林、李岚清、刘淇等到校视察调研;新世纪,李长春、陈至立分别看望我校老教师和到良乡校区考察。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校的关爱使不同时期的师生员工都备受鼓舞,如沐春风。此外,中共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商业部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领导也多次莅临学校指导工作,解决有关问题。学校的办学还得到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及有关委办局和地区的大力支持。

二、传承历史,彰显特色,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今天的北京工商大学正处在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既面临三大机遇:一是以60年校庆为契机,总结办学历史经验,振奋师生精神,为实现新的发展凝聚力量带来的良好机遇;二是北京市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带来的良好机遇;三是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教兴国战略继续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颁布实施带来的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特别是原轻工和商业类院校异军突起,市属高校迅猛发展带来的办学竞争上的挑战;二是我校成为食品学科发展的优势学校之一,社会对我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必然会提出更高要求带来的学科建设上的挑战;三是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学校要适应转变,加快科技创新带来的服务社会能力上的挑战。如何根据首都教育战略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抓住稍纵即逝的战略机遇,准确定位,明确学校实现转型的战略目标,已成为学校科学发展的首要问题。

学校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立足科学发展、着力教育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服务于“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和产业调整振兴计划,以培养首都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认真研究和分析学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充分认识首都教育在实现首都现代化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紧紧抓住首都教育战略推进中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把学校的发展与首都和行业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思考和解决“办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问题。

北京工商大学发展到今天,能够取得一定成绩和良好声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合并组建使学校由单科性学院发展成为以经、管、工为主,经、管、工、理、文、法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并且学科体系比较好。党中央明确提出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增强了我们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学校特色,实现科学发展的使命感。学校提出充分利用区域和行业资源,融入首都和行业服务的主战场,使学科优势更突出,人才培养更规范,科研实力更雄厚,校园环境更文明的指导方针,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内学校实现由教学型大学转变为教学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力争在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为此,学校明确了学科建设的目标与规划是: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学科结构调整的部署和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的规格及特点要求,以“北京市学科建设工程”为指导,开展学科的调整与建设,巩固提高以食品和商科为代表的学校的优势学科,充实加强学校的骨干学科,从根本上完成学校学科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一套基本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结构布局合理,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建设体系:争取建成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市级重点学科,3-4个国内有影响的特色学科和一批优势明显的特色专业;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就业更具竞争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初步建立;科研实力显著提升,立项课题、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发明专利、到款经费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科研综合实力进入市属高校前列;体制机制创新显著进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体制运行良好,院系、学科调整全面完成,两级管理模式基本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大学精神、文化以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校风基本形成。

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就必须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传承历史、彰显特色,形成稳定的建设方向。具体到北京工商大学来说,就要突出我校工、商两大学科并存的优势,重点建设一批学科,特别是食品和商科。一是食品学科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二是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是关系到国民营养与健康的民生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我国食品工业已经连续15年保持了超过20%的增长速度,2009年产值突破5万亿元,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制造业。食品产业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都有巨大的社会需要。另外,商科同样是我校的优势学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必然会为我校在商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广阔的空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还认识到,食品和商科不仅是我们的传统优势,同时也是学校紧密联系地区和行业经济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学科点,而且还是我们实现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两个最重要的学科支撑点,所以我们必须围绕食品和商科建设,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就必须着力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大学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教师尤其是知名教师,因此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应当继续加快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的扶持和引进工作,推进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全员培训特别是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提升培训实效。要形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评估机制和保障机制,建设一支满足学科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结合学科建设和科研立项,建立学科带头人负责制,明确学科带头人的“责、权、利”,定期对学科建设成果进行考核;注重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改善学科建设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状况,提高学科建设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绩效评价方法和奖励政策,逐步形成竞争机制,要使激励机制长期发挥作用,营造一种优良的环境氛围,形成一种校园规范,使人才的价值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认可。

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就必须加强科研工作。例如,北京工商大学根据学科建设规划制定了鼓励科研的政策。2009年到位科研经费比2008年同比增长40%以上;重大科研项目申报成绩显著,其中7个项目分获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7个项目分获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含重点项目);科研成果取得重要突破,三级以上期刊达6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论文数量相比2008年增长200%以上;授权专利(含实用新型)12项目。学校将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每年的科研经费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不低于30%的年增长。认真抓好国家和北京市两级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的申报立项工作;积极申报国家“863”、“973”、科技攻关和国防军工等科研项目;逐渐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源头创新项目的数量,着重提升我校整体科研水平,使我校的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在现有数量上翻一翻。同时大力做好新技术的开发与转让工作。

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就必须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强化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根本任务的观念,落实“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落实学校、院(系、部)、教研室、教师抓本科教学工作的责任,完善教学监控与教学评估制度,加强教研室建设,确保本科教学的经费投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修订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着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推进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落实“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推进研究生创新工程建设。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实施新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建设优质课程和精品教材,探索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和多学科多导师培养制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主动适应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扩大学生对外交流渠道。

传承历史,彰显特色,实现学校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既是我校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相当一部分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让我们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服务区域和行业;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坚持加强学科和队伍建设;坚持打造学校发展和学生培养特色,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融入区域和行业服务的主战场,实现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双赢。愿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在涌现更多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同时,涌现更多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