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北工商

首页» 新闻资讯» 媒体北工商

【瞭望】近14亿人“吃”出超级产业

新华社《望》杂志就新时代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对我校校长孙宝国院士进行了采访,刊发于2019年第56期杂志,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新世纪前15年,食品工业产值年均增速达19.3%,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速

◆2010年,中国食品产业总产值9400亿美元,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并一直持续至今

对于志存高远的中国食品巨头们而言,走出去绝不仅仅是图生存,更是整合全球产业链,更好谋发展

时代呼唤一个不仅大而全,且全而精、全而优的新食品产业

 除了水果,还有五斤散鸡蛋,当时感觉很不得了了。时至今日,北京某科研机构工作人员柏先生对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刚参加工作时,单位发的春节福利依然印象深刻。

当时月工资也就一百多块钱,鸡蛋两块多一斤,五斤鸡蛋就是十几块。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柏先生感慨,改革开放初期,生活物资总体上依然比较匮乏,那会儿鸡蛋都算是饭桌上的稀罕物,老百姓舍不得经常吃,可不像现在,超市里什么都有。

稀罕物如今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这背后是中国食品产业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且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品种类日益丰富,14亿人不仅填饱了肚子,且吃得越来越好。

吃熟食创造了地球人,食品制造活动是人类文明的逻辑起点。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看来,食品产业的现代化水平正是一国经济发展程度、人民物质生活质量,乃至一国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识。

如今,中国依然在现代农业、工业社会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融汇碰撞中阔步向前,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正在引领人们去尝试新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对于这个已经填饱近14亿人肚子的超级产业,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满足中国人越来越挑剔的食品多元需求。

工业社会催生超级产业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最初从事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每天能吃三顿饺子。在柏先生回忆中,即使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想要吃得有油水还是很困难的单位食堂做个白菜炒肉片,其实也没几片肉

从莫言的三顿饺子,到柏先生眼中不得了五斤散鸡蛋”“几片肉,都印证着先贤民以食为天的朴素训诫,也传达出人们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对于丰裕饮食的渴望。

在漫长的农耕文明阶段,中国创造了璀璨的东方饮食文化。但对上世纪70年代以前物资匮乏下的中国普通人而言,饮食条件注定只能满足日常温饱。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比较系统且稳定的食品工业发展。然而,受经济水平和计划经济模式影响,水平较低且发展缓慢。至改革开放前期,人民温饱虽逐步得到解决,但多是窝窝头,少见白馒头,缺肉少蛋更是彼时的一种常态。

官方数据显示,1978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粮食、猪肉、禽类、鲜蛋消费量分别为152千克、13.7千克、1.0千克、3.7千克,248千克、5.2千克、0.3千克、0.8千克。

真正的改变,始于改革开放。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一座座城市开始扩张,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大批农民如涓流入海汇入城市。从1978年至今,中国的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

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迈向高度分工合作、快节奏、人口集聚的工业社会,为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需求和历史机遇,一个大规模、标准化、高度分工合作的现代化食品产业迅速崛起。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加入WTO,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主要农产品生产已由过去的长期短缺转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结构性过剩阶段,食品工业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期。

统计显示,新世纪前15年,食品工业产值年均增速达19.3%,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速。2010年,中国食品产业总产值9400亿美元,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并一直持续至今。

走出去整合全球产业链

2018年年中,一则来自大洋彼岸的消息让中国食品界感到振奋:加拿大2018年度食品行业领军奖正式揭晓。其中,最大的亮点是肉类行业的领军奖最终由喜旺(SiwinFoodsLtd.)公司摘走。这是该奖项成立以来,首次有中国投资企业获此殊荣。

出于烹饪历史、饮食习惯等原因,西方国家在西式肉类加工方面有着先天优势。2004年,由于彼时国内在西式低温肉制品方面的加工技术尚不成熟,喜旺集团怀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在加拿大设立产品研发中心。

事实证明,这一步棋不仅为喜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带动了整个肉制品行业食品安全管理、工艺技术等方面的提升。

走出去,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配置,实现产业链的全球布局——这是中国食品工业发展近年来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

中国近14亿人口,每天消费的食物约251万吨,而且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对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北京工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谈到,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及区域发展差距缩小等因素,将推动食品整体需求稳步增长;而中产阶层人群的壮大又驱动食品消费正由生存型消费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加快转变。消费环境的深刻变化,对食品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进口食品的增加,就是一个典型的表现。根据海关数据,2017年,我国从187个国家(地区)进口食品142.9万批、5348.1万吨、582.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9%36.5%25.0%

与此同时,多年来粗放式发展累积的环保问题爆发,包括食品工业在内的整个工业发展的环境承载力下降,食品工业重点地区保生态环境的压力持续加大。

多重压力下,中国的食品企业不断将触角伸向海外:2012年,光明食品集团以12亿英镑的价格收购维他麦60%的股份;2013年,双汇以71亿美元全资收购美国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Smithfield”2014年,中粮集团收购总部位于荷兰的全球农业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Nidera51%的股权;2018年,伊利集团成功收购泰国本土最大冰淇淋企业Chomthana……

对于志存高远的中国食品巨头们而言,走出去绝不仅是图生存,更要谋发展。

光明食品是国内食品巨头中在海外市场布局比较早的公司,短短数年之内先后并购或控股了10余家国外食品或食品相关企业。这其中的合作对象既有资源型企业,也有分销网络和采购体系,还有研发机构。

比如,光明食品此前收购的澳大利亚玛纳森是一家多元化的食品公司,拥有或代理超过70个知名食品零售和供应商品牌。通过玛纳森这个集成的平台,光明已经成功把蜂蜜、坚果等澳大利亚优质食品资源引入国内,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大白兔奶糖等品牌食品通过玛纳森在澳新地区的分销网络走出去,进入全球市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大踏步的走出去,中国食品企业可以参与国际资源配置,将欧美的资源、技术和食品品牌,与中国的市场、劳动力等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各个市场的比较优势,从而突破传统生产要素约束并且可提升企业价值。长远看,中国食品企业参与国际资源配置将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美誉度,有利于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从而促进行业在成本、利益和效率上取得平衡。

吃好呼唤新未来

在任何一个时代,吃得好总是普遍的饮食追求。但伴随时代变迁,的内涵也因时而异。解放之初,对于饿肚子的人民而言,吃饱可能就意味着好。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更多聚焦于鸡鸭鱼肉蛋奶等产品。

其实现在也不太想吃肉了,要控制体重,得减肥。柏先生笑言,现如今吃起了小时候吃得不想吃的地瓜、玉米、素菜,越来越成为身边亲朋好友的一种普遍偏好。

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粮食、猪肉、禽类、鲜蛋消费量分别为110千克、20.6千克、9.7千克、10.3千克;农村居民人均粮食、猪肉、禽类、鲜蛋消费量分别为155千克、19.5千克、7.9千克、8.7千克。这与改革开放之初的数据形成鲜明对比。

偏好变迁再次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鼓点。一方面,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已降至0.30以下,进入了联合国划分的0.200.30的富足区间。中国人均GDP也即将跨越1万美元的中等收入大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的内涵愈加广泛。

另一方面,部分国民由于不尽科学作息和饮食习惯引起的慢性病也快速增多。2017年《柳叶刀》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肥胖人口已达9000万,占比超美国达到世界第一,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居民对食品的消费正加速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呈现营养化、健康化、风味化、休闲化、高档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戴小枫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这意味着成为吃得健康、安全、营养和个性的潜台词。

对于食品产业而言,从追求生产率和优化加工工艺向高品质、高营养、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转变,满足近14亿人更为多元新需求的号角已经吹响。换言之,时代呼唤一个不仅大而全,且全而精、全而优的新食品产业。

精致、优良是传统中华饮食文化中传承千年的底蕴。映射到食品制作上,是严格的用料,精湛的刀工,火候的拿捏,器皿的选择,更是匠心的坚守。

如今,新食品产业迫切需要匠心,且需要匠心以远超传统的宽度和纵深重塑产业。孙宝国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现代食品产业涵盖了原料控制、食品加工、质量安全控制、装备制造、物流配送和消费等多个环节。针对我国目前食品领域因缺乏全产业链系统化布局及各链条之间的有效衔接,而导致的食品原料浪费严重,产后加工环节可控性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可追溯性和解决能力较弱等问题,要推行从餐桌到田间的全产业链条的一体化建设,打通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隔阂,避免食品原料到食品产品的产业链条脱节,形成从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加工、储存与运输过程的主动控制技术体系。

同时,吃健康、吃营养等新需求也意味着要更加重视食品绿色加工、低碳制造和品质控制等核心技术,攻克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和工程化成套加工装备,解决涉及食品绿色优质加工制造、资源高效利用、提质减损、节能减排降耗以及食品产业升级的深层次问题,提升食品产业的标准化、连续化和工程化技术水平。

此外,人口老龄化对食品消费市场的产品结构也产生重大的影响。孙宝国还提醒。传统中华文化熏陶出家里第一碗饭盛给长者普遍习俗,但人口日益老龄化的中国,尚未建立系统的老年人专用食品生产体系,难以满足人口数量日益增加的老年群体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