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北工商

首页» 新闻资讯» 媒体北工商

【中国青年网】担当中国梦 习近平首次以“时空观”阐释经济新常态

中国青年网524日刊发文章《担当中国梦 习近平首次以“时空观”阐释经济新常态》。我校经济学院周清杰教授就经济新常态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现将文章转载如下。

中国青年网北京524日电(见习记者 黄昂瑾)“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自20145月首次提出新常态后,习近平多次对新常态的内涵进行阐释。在今年1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首次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厘清了何为新常态,为何会出现新常态,如何正确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等问题。 

习近平首先指出,从历史发展的长过程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个长过程的一个阶段。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全面认识和把握新常态,需要从时间和空间大角度审视我国发展。

纵观中华盛衰史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节点”

“‘新常态’下经济放缓,很多产业经济效益下滑,工人收入增速下降,甚至不增反降;一些产能过剩产业会出现失业,家庭生活遭受冲击……”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清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是经济规律使然,不必恐慌。 

正如习近平所说,“如同一个人,10岁至18岁期间个子猛长,18岁以后长个子的速度就慢下来了。”

经济增速放缓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个显著的特点,也是经济新常态下的第一个节点。北京语言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郑承军指出,“很多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会是一个U形或者V形,而是L形,经济下行要平稳地经过一段时间,这个时间不会很短。”但在他看来,相比美国201420153%左右的经济增长率,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5%至7%之间,已属不易。

另外,通过横向对比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增速的变化,他指出,目前世界经济都在复苏的过程中,“之所以说是复苏,就说明他们的经济增速也曾下滑过。”

诚如习近平在讲话中所说,我国经济发展也经历了由盛到衰再到盛的过程。“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北宋时,国家税收峰值达到1.6亿贯,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而自工业革命出现以来,我国便开始了长达百余年的经济落后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我党曾领导人民大规模发展工业,但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够深入等原因,使得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没能持续下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经济总量排名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第十一位,逐渐超越法国、英国、德国、日本。2010年,我国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创造了“用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完的发展过程”的奇迹。

习近平指出,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了三个节点,分别是“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和“动力转换节点”。这就要求我们在适当减速的同时,还要集中消化过剩低端产能,加快中高端产业的发展,并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

对此,郑承军表示,“总书记是从历史发展的规律、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新常态,这提醒我们不能就一时、一世论英雄。”他认为,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调速换挡是为了应对这一过程,以及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他国实践经 我国出口贸易到达增速拐点

习近平指出,“从空间上看,我国出口优势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模式面临新挑战,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种变化的体现。”“当货物出口占世界总额的比重达到10%左右,就会出现拐点,增速要降下来。”

参考曾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德国、日本的实践经验,习近平指出,我国货物出口占世界总额的比重从改革开放之初不到1%,到2010年已经超过10%,到2014年达到12.3%,“这意味着我国出口增速拐点已经到来。”他分析,“今后再要维持出口高增长、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高比例是不大可能了。”并提出,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动力之一。

习近平指出,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大踏步发展”得益于西方国家黄金增长期释放的有效需求,促使我国凭借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和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的机会,实现了我国大规模出口和外向型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西方国家黄金增长期结束,加之再工业化等因素,我国出口需求增速放缓;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下的反倾销、反补贴等手段,苛刻的市场准入要求和出口管制手段,引发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我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提高的同时,产业和订单流向拥有劳动成本和自然资源优势的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导致我国面临更严峻的出口竞争。

对此,郑承军也表示,过去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现在出口贸易达到了拐点,“三驾马车已经跑到了一个拐点,原来的三架马车可能已经拉不动这么庞大的经济体,要换马了,但不是不拉,还要接着拉,要加入科技创新这匹骏马。”他指出,“拐点不可怕,任何事情不可能长盛不衰,出现拐点不是说不出口,只是出口达到了一个峰值,我们的数量可能会下降,但我们的质量会提高。”

如何应对经济发展新挑战?周清杰提出,“投资仍有空间,重在‘补短板’,例如,城市地下管廊,轨道交通等;还需要意识到培育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存在的障碍,比如工薪阶层上升空间有限,个税重、产品服务质量堪忧、高端消费外流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等,对此我们需要下大功夫,打组合拳;创新驱动的想象空间最大,但亟需破除制约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的各种制度,包括经费管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改革高等教育制度,向高校放权,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

准确理解克服“三不” 新常态下有压力更有机遇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对此,周清杰表示,“有人把‘新常态’简单理解为‘不可避免的低增长’,导致有些地方官员把本地的经济发展不尽如人意归结为‘新常态’使然,逃避责任;或者在工作中缩手缩脚,不愿开拓进取,创造性培育增长新动力。”

他认为,习近平首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阐释新常态,是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将“新常态”概念盲目扩大化或泛化,甚至误解“新常态”的局面,专门进行的一次深入诠释。

郑承军也表示,“总书记在此次面对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新常态的深刻内涵,的确反映出‘为官不为’等客观存在的问题。”对此,他指出,“原来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掩盖了很多问题,现在就像海水退潮一样,沙滩上的泥沙露出来。所以新常态下,需要我们解决问题,需要我们摸清新常态的规律,调整心态积极应对。”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对此,郑承军表示,“我们说中国经济是有潜力的,是需要我党和全国人民充分发挥积极性,把潜力挖掘出来,这样才是有效的潜力。”

正如习近平在讲话中所说,面对新常态,我们要做的就是“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面对新常态下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把握这些大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新闻链接:http://news.youth.cn/wztt/201605/t20160524_8036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