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致知学堂】姜栋谈中国古代书法,李春青讲建筑艺术之美

6月1日、3日致知学堂第十三讲、第十四讲在良乡主校区开讲。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姜栋,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李春青,分别以《中国古代书法的三种存留方式:教你学会参观博物馆古代书迹》《认识建筑艺术与建筑美》为主题进行讲座。

6月1日, 姜栋首先以几张采自西安碑林的石碑图片切入,向同学们展示了不同笔法的字迹。姜栋解释道,石鼓文形成于先秦时期、始发于唐代,是我国刻文最早的呈现方式。姜栋为同学们整理并讲解了古代书法的性质,进而深刻地探讨了书写的规整性。他谈到,石刻以篆书、隶书、楷书为最多,广为人知的有汉碑、唐碑等。现存确认为秦代刻石的是琅琊刻石,见证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姜栋以北宋李成的《读碑石窠图》为例,向同学们阐释了古代“读碑”类似于现代人的“看书”。在古代书法家看来,读碑如读书,值得细细品味。姜栋向受讲学生们展示了他在西安碑林研究时的图片和见解。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明晰了墓志和石碑的区别。

讲座接近尾声,一位同学向姜老师提出:“书法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关联是什么?”姜老师向大家讲述了他的见解:“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往往呈正比。审美虽然随着时代而变化,但是只要文物价值还在,其美学价值将会一直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从中国古代书法的规整性和艺术性出发,姜栋为同学们讲解了几种书法存在方式的产生及现状,通过对每一种存留方式的分析和展示,为学生们今后了解现存碑林、博物馆存世书作及日后参观浏览学习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6月3日, 李春青教授讲解了建筑与建筑艺术的概念、内涵与美学规律。她先向同学们发问:什么是建筑。并分别用建筑、艺术、文化三个角度同学们解释作了进一步阐释。她表示,从建筑角度讲,建筑是安全的居所、石头的史书和凝固的音乐;从艺术角度看,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物质与精神共同发展的结合体;以文化角度谈,建筑是随曲合方、栏杆信画、因境而成的建筑特色,是虽有人作,宛若天开的精神追求,更是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审美境界。李春青教授的介绍让同学们打破思维惯性,重新感知生活中建筑之美。

谈及建筑艺术的语言部分,李春青运用大量的建筑作品进行讲解,从以中国传统审美为代表的苏州拙政园,过渡到西方现代建筑代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再到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李教授从空间、造型、体量、质感和肌理、色彩、光和影、细部、群体八个角度来向同学们展示建筑依靠形体表达的美。承接建筑形体语言的介绍,她带领大家探寻建筑艺术美学规律:建筑之美,是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的平衡之态,是对比和相似的冲突之美,也是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的恰到好处。通过一个动画,李春青向同学们展示了“搭木集水—游客服务中心设计”和“匣中悬圃—工业厂房改造成幸福艺术馆设计”两部优秀设计作品,从构木取水技术角度、绿色生活艺术角度,项目设置限度角度向学生们阐释了设计考虑和脉络,并结合以上所讲,将之前的知识融会贯通,利用3D立体效果图展示出了最终设计成品。

讲座接近尾声,李春青教授总结道,优秀传统文化不应该仅仅是符号、材料、肌理、空间等,更应该是哲学价值观,人生态度与观念。她期望同学们理清自身的文化总观,并践行于建筑设计,在山水精神与人间烟火中挑起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