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致知学堂】王冬丽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印讲述劳动教育

11月22日、24日,2022年秋季学期第十讲、第十一讲致知学堂于线上开讲,选课同学均按时聆听讲座。

11月22日,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研室主任王冬丽副教授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展开致知学堂第十讲专题讲座,详细讲述了为什么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内涵。

王冬丽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她还谈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纲领,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王冬丽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的毕业设计《万花镜》为例,表示美术作品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她呼吁,我们要用时代的召唤引领学习,用我们的专业技能思考更好的成功之道。

王冬丽谈到,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环境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要铸牢中华民共同体意识。现阶段的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走出了一条正确道路。王冬丽指出,现如今民族地区发展迈上新台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相对突出。她还提到,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聚居趋势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不断巩固,局部地区反分裂形势依然严峻,民族地区的现代化任重而道远。围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王冬丽就此的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深刻内涵两个方面深入展开讲述。她通过历史和现实的鲜活事例进行讲解分析,如北京胡同、元大都公园等,以此说明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对于各民族宗教信仰,王冬丽表示,我们要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积极了解革命历史与民族团结的进步方针,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共同牺牲、共同奋斗的光辉历史,增强我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国家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1月24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副院长党印副教授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展了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劳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为题的讲座。本次讲座旨在让学生们明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定义,对劳动教育的历史有全面认识,为其在日后生活中用劳动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提供了一个准确的方向。

党印着重分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中人才教育的目标,提纲挈领地指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他指出,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是:着力构建劳动知识体系、积极推动劳动实践锻炼、坚持明确劳动价值取向。党印带领大家从近几年国家方针的角度,了解到劳动教育成为热门话题的政策因素,并分别从学界、业界、教育界三个视角阐明社会对于劳动教育的高度关注。由此,他得出“劳动教育不仅是政策的关注点,也是全社会的关注点”这一结论。同时他又点明了一个事实,即劳动教育并不是近几年新的教育内容,并以相关权威文献为例论证。

“今天的青少年是明天的劳动者,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研究显示,青少年的劳动观念淡薄。党印强调,开展劳动教育迫在眉睫,从现实逻辑出发,劳动教育可以改变不良现象。它事关立德树人,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它事关强国富民,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实现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它事关治国理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从理论逻辑看,劳动教育具有育人功能,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塑造作用。从历史逻辑出发,沿承教劳结合的思想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方式。劳动教育是践行教劳结合方针的行动,也是教劳结合的延续、深化和提升。最后,他表示开展劳动教育的三种逻辑各有侧重、互为补充,都以实现育人为终极目的。

党印鼓励新时代青年学子以劳促全,培养劳动能力,提升劳动意识。要掌握劳动科学知识,培养良好劳动习惯;要强化服务性劳动,发扬奉献精神;要重视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