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学校召开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答辩评审会暨出征动员会

6月26日,学校召开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答辩评审会暨出征动员会,党委副书记李中奇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郭新愿、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郑光、团委书记单紫薇、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及实践团带队老师参加了会议。

单紫薇介绍了学校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整体策划与筹备情况,并就行前培训、经费管理、过程管理、实践保障、成果转化、实践安全与纪律等方面进行了说明。今年,我校坚持实践育人在“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五育并举”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学校“双一流”创建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顶层设计,充分结合党和国家需要,专业教育需要和学生成长需要,深化“工商一体化”育人理念,精心设计12个“青”字号行动计划,本年度学校共有35个集中实践团,500余个分散实践团,4000余名师生将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用知识和技能服务首都和国家建设发展,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

来自10个学院的团委书记与带队老师重点对集中实践团的情况进行了答辩汇报。经济学院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前往浙江践行红船精神,讲述时代故事,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商学院将在河北大名搭建“数商科技小院”,探索县域文化经济融合新模式;数字书院以“慢行北京——城市夜间文化景观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为主题,推动文旅融合创新;食品与健康学院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大食物观”,在浙江书写新时代食品人的使命担当;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依托辽宁东北抗联精神为红色精神宣讲为核心,辅以工业发展调研和乡村振兴实践,构建“一核双翼”的实践格局;数学与统计学院将前往江西瑞金、井冈山等革命老区,调研“红绿融合”模式下的乡村振兴成果;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在贵州以数字技术赋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为主线,开展普通话推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法学院围绕天津的发展蜕变,探索法律在保护文化记忆和促进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语言与传播学院以北京奥运博物馆为文化载体,创新融合沉浸实践与多维传播,探索奥运遗产活化新方式;设计与艺术学院围绕赋能文旅、激活产业、涵养美感三重向度,推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以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各实践团紧密结合专业特色,聚焦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领域,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实践方案。经评委综合评分,学校最终评选出重点项目6个、一般项目8个以及支持项目给与经费保障。

李中奇对各学院实践团的积极参与和细致策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后续实践工作提出了四点期望。一是精心组织,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各学院要将暑期作为学期的延伸,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的实践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和成长感;二是学科赋能,构建知行合一的创新平台。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联动,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三是深耕细作,建立成果转化的高效机制。构建“实践-研究-孵化-推广”全链条工作机制,师生团队从优秀实践项目中孵化竞赛创新成果;四是严抓细管,筑牢安全责任的保障底线。扎实做好实践过程动态监测、落实安全日报制度,确保实践活动“零事故、零舆情、零缺憾”。

学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将社会实践作为深化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打造深度行走的大思政实践课,以“思政贯通+工商一体+产教深融”的大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引导广大青年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绿色发展、健康中国、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相信这个夏天,北工商青年将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实干践行青春担当,在扎根基层、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