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学校召开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论证会

  

  

326日、27日,学校在阜成路校区召开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论证会暨学生代表座谈会,谢志华副校长出席并讲话研究生部主任杨德勇、副主任熊慧、各学科教授代表、学科负责人高年级研究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研究生部副主任张正平主持。

谢志华副校长指出,大学是交流的平台,在平台上要发现差异,从而完善能力,自觉完成学习过程,最终实现从认知专业领域到熟练表达专业知识和创新专业世界的升华。关于培养方案修订,他指出,本次培养方案调整以“理念创新,模式变革”为导向,采取“自下而上”方式,本着“学生为本,科学规划”的原则,各学科根据各自特点制定框架,学校组织专家对框架进行论证。他强调,要明确培养目标,按照研究方向调整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应了解社会需求;要进一步压缩基础课程,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空间,变革授课模式,探索以“提出问题”为主导的授课模式;要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着重把握好“讲、少讲与不讲”度的结合,以研究过程代替教学过程,切忌“课程门数的加减法”;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之深刻领悟所在领域;要切实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给学生指明研究点,从小目标做起,逐步建立学术信心、理念,稳步提升学术能力;要加强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建立学术论文写作一整套体系,建立长效机制,严格过程控制,导师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学术讨论,持续激发学术兴趣;要重点落实文献阅读环节,尤其是经典文献的阅读,完善考核方式,检查阅读成效。

座谈会上,围绕培养方案执行情况,研究生代表从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学位论文、必修环节等方面畅所欲言,大部分同学认为,压缩开课学期为一学年,使之更紧凑,以便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实习;扩大专业选修课选择范围,灵活安排跨学科选课;建议学校开设公共选修课,例如MATLABSASSPSS等相关的数据处理、分析软件,以方便各个专业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希望改革考核方式,采取更灵活、多元化的考核模式;针对学位论文环节,学生希望缩短论文开题与中期检查的时间间隔

各学科教授代表、学科负责人针对2009版方案整体框架、局部环节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取得了较大共识,一致认为:总体框架上,学术型与专业学位应分类培养,课程设置尤其是选修课应扩大范围,来满足不同研究方向需要;以切实满足社会需求、学生需求,提高应用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提高知识融会贯通的效率;新的方案应充分考虑与国际接轨的思想,扩大学生国际视野,将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

针对研究生教育改革,2013年教育部连续下发三个文件,2014年,为了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教育部共同下发学位[2014]3号、4号、5号文件杨德勇谈到,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而研究生的教育改革,培养方案是重中之中,是人才培养的系统规划。此前研究生部调研了多所高校的培养方案,发现多数高校方案的设置中,模块化、分类培养思想体现较为充分,这也正契合了学生对方案调整总体的期望。同时,他提出希望各学科严格贯彻“自下而上”的总体思想,发挥教授治学、学科主导的作用,根据各学科特点尽快研究制定方案总体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