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学校举行第二届研究生“四优”导学团队评选

为持续推动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营造良好的导学关系、传承优秀的导学文化、培育拔尖创新人才,6月11日,学校在良乡主校区举行第二届研究生“四优”导学团队评选暨第七届研究生“学术环游300秒”活动。本届评选以“导学导行导思想,创优创绩创一流”为主题,通过前期严格审核选拔,15支导学团队进入决赛环节进行现场展示;评委由学校领导、校外专家、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领导、研究生导师、研究生代表等240余名师生担任。学校党委副书记李中奇出席活动并作总结讲话。

本届“四优”导学团队评选坚持以“立德树人优、导学关系优、科研成果优、团队发展优”四大维度作为评选标准,采取师生综合评审模式。进入决赛的15支导学团队分别由归国优秀人才、知名教授和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导师。各团队坚持注重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育人培养模式,导师们言传身教、立德树人,坚持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孙金沅领衔的导学团队,深耕白酒风味化学与健康研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为依托,聚焦传统发酵食品关键技术攻关。团队近五年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破解白酒风味形成机制,助力西藏青稞白酒产业化,为产业新增产值超亿元,以科研创新赋能健康中国战略。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李海生带领的导学团队,胸怀“科技报国”使命,攻克工业软件“卡脖子”难题。近五年发表SCI论文56篇,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8项,培养的博士生100%进入国家重点单位或名校深造,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创新动能。

商学院教授赵川带领导学团队,秉持“工商一体”理念,深耕供应链管理、技术经济与物流工程前沿。团队以“1+1+N”协同指导模式,依托国家级课题实现科研、育人双丰收,获国家级、省部级竞赛奖项100余项。所培养硕士生全员荣获国家奖学金,毕业生100%进入重点高校深造或央企国企核心岗位,为供应链优化与产业升级输送复合型领军人才。

 

 

点评环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研工部部长王军充分肯定了我校各导学团队在培育人才、成果产出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从研究生导师的视角对导学团队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肯定,是研究生导学团队“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杨琦表示在“四优”导学团队的评选对营造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导学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王萍充分肯定了我校“四优”导学团队评选活动的创新形式,表示“四优”评选对研究生导师综合育人作用的发挥非常关键。

本次活动采取由240多名师生代表组成的超大规模评委阵容,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投票评选。评审现场共评选出一等奖队伍3支、二等奖队伍5支、三等奖队伍7支、优秀奖队伍7支,通过投票选出了最佳人气奖和最佳风采奖。(具体结果见附件)

李中奇总结讲话。他首先祝贺从众多团队中脱颖而出的15支决赛团队,表示这些团队充分展现了我校研究生师生的卓越风采和团队精神。他讲到,评选研究生“四优”导学团队是挖掘立德树人典型的实践探索,导学团队的精彩展示是我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成效的检验,这体现了团队师生深厚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与幸福感,是大学文化的闪亮缩影。李中奇指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研究生导师的稳定对导学团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守住安全底线,确保每一代团队薪火相传。他希望导学团队的每位成员要爱护团队,凝聚力量,共促成长。最后,他感谢团队的精彩展示、导师的指导及校外专家的专业评审,并祝愿所有团队都能斩获佳绩,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届“四优”导学团队评选暨“学术环游300秒”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北京工商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职责的重要实践。活动有力推动了和谐导学关系的构建与导学思政育人力量的凝聚,显著提升了研究生的学术素养与责任担当。一批批扎根国家战略、服务首都发展、引领行业前沿的卓越导学团队,正为国家和社会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研工部部长王军、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杨琦、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王萍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领导、研究生导师及辅导员代表等作为嘉宾评委参加活动。

附件:2025年“四优”导学团队评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