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科研之星】用科技让化妆品更绿色更安全——记我校科研先进董银卯教授

 

董银卯,男,19632月出生,河北辛集人,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化妆品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化妆品安全风险评估专门委员会委员,北京日化协会理事长,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芦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首席专家,香精香料化妆品杂志社编委,中国化妆品杂志社编委。

201319召开的学校第三届科研工作大会上,理学院董银卯教授凭借全校最高的2187.6的科研总分,被评为学校201235岁以上理工类科研先进个人。面对鲜花、荣誉和掌声,董银卯教授表现出一贯的谦逊务实与低调平和。他动情地说,最想感谢的是学校,“我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每一步都是由团队共同完成,大家志同道合,想为这个行业做点事情。”他说,所有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10年来,学校各级领导对于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团队十分认可,给予了大量政策和资金支持,提供了宽松的科研环境,并将“化妆品科学与技术”定位为特色专业,以培养化妆品研发人才。

董银卯教授表示,“为学校、为行业和社会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产学研多赢局面,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这位把“责任和使命”扛在肩上的教授,在化妆品科学和技术领域潜心研究20多年。20多年来,他甘于寂寞,孜孜以求,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不断跋涉前进,取得了显著成绩。自2006年至今,董银卯教授主持纵向课题16项,到校经费300多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横向项目32项,到校经费800多万元。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申报中国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2项,发明专利授权10项,实用新型授权2项。主编了《化妆品学》、《燕麦》、《本草药妆品》、《养生护肤品》、《现代化妆品生物技术》、《化妆品配方设计与生产工艺》、《化妆品配方工艺手册》、《化妆品配方设计6步》等专著,在《中国食品学报》、《食品科学》、《日用化学工业》、《食品工业科技》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一项项过得硬的成果,既是董银卯教授和研究团队收获的耕耘果实,也是他们向更高的山峰发起攀登的坚实基础。

聚焦特色:打造化妆品研究品牌

凝练科研特色,建设创新团队,这是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2004年,在学校指导下,董银卯教授和研究团队充分开始聚焦于轻工类专业的特色领域——化妆品的应用与开发研究。

最初的科研推进并不容易,因为团队没有化妆品研究的学科背景。为此,董银卯教授和团队做了大量的思考与调研。调研发现,化妆品研究领域虽小但发展速度很快,化妆品工艺学研究已相对成熟,如何寻找化妆品研究领域的突破点是当务之急。

秉持“要做就做成第一”的信念,董银卯教授在综合分析化妆品行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针对行业升级问题,确定了突出以人为本、学校特色和学科交叉,与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中医思想相融合的化妆品技术研发新思路,制定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皮肤科学为基础,以化妆品感官功效安全评价为保障,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植物资源中的活性成分,应用于中国特色皮肤养生化妆品和保健品的研发指导思想。这一研究思路和指导思想的确立,使北工商的化妆品研究找到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适应行业需求的发展道路。这也成为董银卯教授和团队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的研究方向。

2006年,为整合优势资源,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社会,在学校的支持下,由医学、生物学、化学、植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化妆品生物技术创新团队”正式组建。在共同的科研理念引领下,团队的发展目标明确、科研方向清晰、合作氛围浓厚。每位团队成员都有明确的主攻方向,努力把每个点位都研究得更加深入细致,同时深化合作,形成合力,致力于引领行业前沿。回忆起团队组建之初面临的项目少、经费少等困难,董银卯教授说,搞科研,要有定力、毅力和耐力。没有谁会轻易成功,任何事都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的努力。一旦锁定了研究方向,就要心无旁骛,集中精力,无视诱惑,钻研再钻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董银卯教授和团队已成功开发出芦荟乙酰化甘露聚糖、燕麦葡聚糖,植物抗敏剂、植物透明质酸、自由基网络清除剂、祛痘功效添加剂等化妆品功效添加剂,首次提出了“皮肤养生学”的思想体系,研发出了适合人体需求的汉方精粹化妆品、中医体质与皮肤养生护肤品、祛痘化妆品、抗敏化妆品等产品。

搭建平台:开创产学研多赢局面

化妆品的应用与开发研究,需要与行业深度融合,需要与企业密切合作。为提升学校科研团队在化妆品行业的影响力,董银卯教授积极参与化妆品行业会议,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倾听企业实际需求,介绍学校研究思想和成果。在2005年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讨会上,他以“植物资源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为主题做报告,旗帜鲜明地亮出我校的研究方向和指导思想,引起业界的关注。

科研,光靠“耍嘴皮子”是不行的,需要有过硬的内功。为此,董银卯教授和团队在思想体系、理论体系上占居高位,立足于创新性地构建化妆品学科的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注重学科交叉和技术落地,大力提升学校在行业内的技术话语权。这些年,董银卯教授主编或参编的十余部著作,理念与众不同,视角独树一帜,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比如,《现代化妆品生物技术》,顺应当今化妆品发展趋向生物化的特点,分析了生物技术与化妆品的相互关系,介绍了可用于化妆品的生物活性物质、养生护肤化妆品的生物医学机理、化妆品研制过程中的最新生物技术等内容;《养生护肤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了皮肤养生的概念及其内涵,并从常见皮肤现象的形成机理、代谢的途径分析入手,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科学途径,指出了研发化妆品的新思想和发展方向;《本草药妆品》,紧紧围绕药妆品的思想精髓,解读了开发本草药妆品的中医思想,总结了中草药添加剂的属性、组方原则和提取过程注意事项,列出了本草药妆品常用的中草药,并根据皮肤问题以及护理需求阐述了相关护理方案,系统讲述了针对人体不同部位的各类本草药妆品的开发设计;化妆品工艺学方面的《化妆品配方设计6步》,不再局限于某个层面或维度,而是对传统工艺配方思想作出新解读,将配方分解为6大体系,这在行业引起了轰动,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正是鉴于董银卯教授和团队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实力和成果,20106月,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化妆品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研究中心充分发掘学校30年从事化妆品教学科研的基础,依托学校化妆品特色专业、特色科研方向以及相关学科的优势,整合兄弟单位的优势资源,集医学、生物学、化妆品学、法学、信息、经济、管理、传媒等多学科为一体。这是一个为政府和行业提供科技支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培养符合化妆品行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科技教育基地、中国化妆品领域的技术活动中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化妆品产业创新研究基地和化妆品原料安全标准研究的重点实验室。

研究中心成立后,依托这一开放、合作、共赢的平台,董银卯教授和团队的研究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研究中心积极构建行业性化妆品技术交流合作平台,设立“化妆品科技大讲堂”,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组织全国民族品牌化妆品企业发展战略联谊会和行业学术研讨会;主办第一届国际化妆品技术交流会,协办首届中国化妆品法规国际研讨会;获准建立化妆品技术国际交流平台,与大韩化妆品协会开展合作交流。与此同时,研究中心立足整个行业,积极服务企业和社会,搭建合作平台,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可行的技术,支持企业将科研转化为效益。这些年,董银卯教授和团队与企业展开多项横向项目合作,搭建了“上海家化-北京工商大学植物功效添加剂联合实验室”、“国际萃雅护肤研究中心”、“北京工商大学-雅丽洁植物研究所”等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比如,利用3年时间完成新时代公司“皮肤养生”项目,为其建立相关理论体系、产品体系及技术体系,并出版专著《体质养颜新时代》,保证了项目的完整性和可行性;与雅丽洁公司合作研发的芦荟产品安全有效,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收益,坚定了企业的合作信心,实现了长久合作和可持续发展。此外,研究中心面向行业和社会,提供化妆品宣传、培训和咨询以及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引导民族企业规范化发展。董银卯教授表示,团队的目标是推进我校成为中国化妆品领域的科技支撑单位,推动中国化妆品行业更加健康、理性的发展。“要建立更多的平台,让我们的年轻老师在平台上很好地传承下去:学科也好,专业也好,都靠一代代人前仆后继,我们只是刚好赶上这个阶段,稍稍有点成绩。”

协同创新:促进学校多学科建设

谈到研究中心的未来,董银卯教授表示,不应仅仅立足于化妆品研究方向或理学院,埋头做科研,而应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思考这个行业该何去何从。蚍蜉未必不可撼大树,小学科足以见大市场。每个人都“居其位谋其政”,将事情的内涵思考到位,真正为学校、为行业和社会做点实事,对于学校的提升必然是全方位的。

近年来,化妆品企业对自身科研建设十分重视,资金和人才优势明显,研发能力强、效率高。如何发挥高校优势,更好地实现与社会的对接,成为学校科研团队面临的新挑战。董银卯教授认为,企业大多只关注自身产品,聚焦于某个点位,体系建设存在一定问题,而高校的优势则在于立足行业和全局、着眼于科研前沿,思维方式创新、理论体系完备,从而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体现出社会大分工。

董银卯教授看来,聚焦技术研发的同时,要将目光拓宽至整条产业链,进一步推进跨学院、多学科合作。如与食品学院合作研发内如外用型化妆品;与计算机和信息工程学院合力建设化妆品行业信息化平台和数据库;产品包装设计、活动推广及品牌建设则可与艺术与传媒学院合作……以点带面,推动多学科和学校的全方位发展。

1982年进入原北京轻工业学院求学到在北京工商大学工作至今,董银卯教授已与母校风雨同舟30载。30年来,对母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鞭策自己和团队尽己所能地为母校创造更多价值,全方位地提升母校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和行业的认可是通过点滴和细节积累起来的,我们不能停歇,只有做得更好,才能不被超越。”

期待着董银卯教授和团队不断超越自我,用科研让化妆品更绿色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