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转载:《教师角色在课堂上如何转型》

《中国教育报》于20121130日发表了文章《教师角色在课堂上如何转型》,现将全文予以转载。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究竟要扮演什么角色?经过教改实验,我们倡导教师角色要实现以下转向。
由控制者到促进者
控制者是传统教师角色的定位,其特点是:控制学生的时间、空间、思想和权力,培养会听话、会考试的学生。促进者是现代教师角色的定位,其特点是: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思想、权利,培养能够自主发展的人。
强调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意味着要把学习的自由和权利还给学生。自由是人精神成长的空气,学生在具体教学中的自由包括:一是时间的自由,即学生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二是方式的自由,即每个学生拥有按照自己擅长和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自由;三是思想的自由,表现在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质问、怀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的自由和权利——不能因为自己见解的独特性或不完善性乃至片面性,而受到精神或肉体处罚以及不公平评价或对待。课堂教学必须把学生的学习权利放在首位,不能以任何理由侵犯或僭越他们的权利。缺乏自由的教学是不道德的教学,这种教学无论多么有效,最终都不利于学生的个性自由健康发展。
由讲授者到引导者
讲授者是传统教师角色的定位,它表现为:直接教学,教知识,讲知识,把学生教会;引导者是现代教师角色的定位,它表现为:间接教学,教方法,讲方法,让学生学会。教师通过讲授,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往往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可径直地获取知识。而实际上,学生对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是建立在自己的独立思考上。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感知、观察、分析、思考,也不能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从讲授者到引导者的转向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独立性的认可和尊重。从客观上讲,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意向和独立的能力。独立的意向主要表现在,学生觉得自己能看懂的书,就不想再听别人多讲;自己能明白的事理,就不喜欢别人再反复啰唆;自己能想出解答的问题就不愿叫别人提示;自己会做的事,就不愿再让别人帮助或干涉。独立的能力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许多课堂上没有教过的社会生活知识和能力,绝大部分都是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和活动中独立学来的;第二,即便是教师教给他们的东西,也是靠他们已经具有的基础,运用他们已经具有的独立学习能力,才能被他们真正理解与掌握。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据此指出,学生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从主观上讲,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还有赖于教师的培养和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待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还要有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转化的过程,也是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独立。为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由主角到配角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是课堂节奏的驾驭者,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定夺者,学生理当成为顺着教师思路亦步亦趋的仆从,一切唯教师马首是瞻:课前按教师的要求预习,课上按教师的组织学习,课后按教师的布置复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全方位地配合教师。教师讲话时,学生不做小动作、不说话、不东张西望、认真听老师讲;教师提问时积极发言、踊跃回答,还要回答得正确流利;教师让学生讨论时要围绕主题热烈讨论,不要沉默冷场。如果学生不认真听讲,回答问题错误或者发言不积极,没有达到教师所预设的教学效果,教师就抱怨是学生不配合引起的。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计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于是,我们就见到这样的景象: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是教材与学生的矛盾,课堂教学是围绕这一对矛盾运动而展开的。其他矛盾都是从属并为解决这对主要矛盾而存在和发展的。在教材与学生这对主要矛盾中,教材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是矛盾的主体力量,解决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主要靠学生自身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不能由别人代替。所以,课堂的中心是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教师的教学及其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及其活动作为线索和依据,总之,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配角。
配合的角度讲,应当是教师配合学生,而不是学生配合教师,因为课堂的任务和目标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成为方便学生学习的人,这也说明教学中教师应配合学生。值得强调的是,教师配合学生绝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是消极的,教师的配合是创造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