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青春榜样】世界存心中 梦想在路上——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高杨

  

Who am I?”“What I want to be?”这是自上大学以来,高杨不断问自己的两个问题。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全国法律英语大赛一等奖,全国英语读后感大赛一等奖,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三等奖,首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亚洲模拟联合国大赛最佳主席奖,“艾维”杯京津地区模拟联合国大赛最佳代表奖,校级商务礼仪大赛第二名,法学院青志协会长,国际交流协会会长……这些成绩对高杨来说,或许都只是路边的风景;而真正的充实自己、获得实实在在的技能,才是他迈向梦想彼岸的坚固基石。

“学”、“用”并进

高杨的专业课成绩一直是学院前三名,全科成绩在学院排名前5%。但不仅仅满足于分数和书本知识的他,还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学术课题研究。上大学以来,他常利用周末时间去其他知名高校听公开课,参加各种讲座与论坛活动,并积极参与专业比赛。

高杨的英语非常出色,他曾参加过例如LSAT(北美法学院入学考试)、TOEFLCATTI全国翻译口译专业职业资格证三级等一系列全球知名的考试,均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他相信,这些经历都有助于自己将来的求职或升学,让自己掌握更多的选择权、主动权。

成绩优异不代表要做个书呆子。“学”、“用”并进,是高杨制胜的法宝。“学以致用很重要。”他说,“绝对不要把自己局限在课本上,这样你永远不会知道将来要用知识来做什么。”

学习之余,高杨还利用自己的英语优势积极参加校外的社会实践:为企业做口译员、翻译、公关专员、法律顾问助理,在国内外知名的非政府组织和慈善机构的任项目负责人,组织并参与公益活动,等等。拥有诸多身份的他,懂得如何把握自己的定位。高杨坦言,对于大学生来说,时间很宝贵,要懂得如何选择工作。他选择的这些岗位,帮助他收获了更多的职场经验,拓宽了人脉、拓展了视野,指导着他今后的职业规划。同时他认为,有效地发挥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才是“实践”的意义。

打造国际化的自己

秉承着“学在良乡,心怀世界”的精神,努力将自己不断打造成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这是高杨的目标。谈到“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他解释道,要做到“国际化”首先要具有国际化视野,积极体验并适应各种各样的文化;要有批判性的思维和创新理念;要具备学以致用能力及领导力;社交能力更是很重要的一点。

高杨成立了校园内的“国际交流协会”。在创立该社团的过程中,他积极地联系国际品牌大学及成功人士,借鉴世界各高校以及公司的运行模式,花费了很多心血。国际交流协会的建立,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提高英文综合水平、拥有全球化视野和强大的领导能力。学校一直没有类似的组织,高杨说:“我们就是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事。”不到一年的时间,协会已经吸引了368名同学加入。一提到协会,高杨就滔滔不绝:“现在看它慢慢步入正轨,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一样。”

在协会其他成员的眼里,高杨是平和温柔的领导,大家常常戏称他“羔羊”、“羊羔”。而在工作上,他一丝不苟,追求高效率,凡事尽善尽美,诚如一个部员所说:“他就是我们协会的‘大脑’。”

“小目标”和“大梦想”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最大不同,在于大学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少了很多束缚。”高杨表示,自己喜欢过没有拘束的生活,过“折腾”的生活,过勤奋的生活。他的“勤奋”并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他更喜欢“有价值的学习”,比如见识更多有着丰富经验的人,锻炼自己待人处事的能力等。

“而在向着目标努力奋进的道路上,坚持是重点。”高杨对记者说。他认为只有不懈的坚持,才能完成自己的梦想。“work hard,play hard.”这是他做事的原则,他习惯把自己的工作与娱乐分开,决不混淆。

在高中时,高杨就明确了自己出国深造的意向。“出国永远不是目标,而是手段。”高杨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心里明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和次要目标。因此,他能在不断尝试新事物的同时保证不偏离前进的方向。在遵循计划行事的同时,高杨还在不断总结和反思,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3

就在不断尝试与历练的过程中,高杨攻克了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正阔步迈向自己心中的“大梦想”。

一个怀揣世界梦的大男孩,正义无反顾的向自己的目标奔跑着。这份坚持,这份成熟,会带领一直向前,飞往梦想的终点,飞出国门,展望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