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八十二岁高龄院士做客高端学术论坛之院士讲座

 

摄影:梁新雨

 

    3月25日下午,“北京工商大学高端学术论坛之院士讲座”在阜成路校区综合楼一楼报告厅举行。首场院士讲座题为“创新之路”,由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潘际銮教授主讲。副校长谢志华,研究生部主任何明珂,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张力、副院长汤晓华以及百余名师生共同参加了此次讲座。

 

    潘际銮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昌大学博士生导师。1927年出生,1948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研究生毕业。现为南昌大学名誉校长,湘潭大学名誉校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材料科学与工程评审组组长、国际焊接学会副主席、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机械系主任、南昌大学校长、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德国亚琛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客座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尤帝卡分校)名誉教授。

 

    “创新之路-实践是创造的源泉”,潘际銮院士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诠释了创新的涵义。他回顾了历史上的重大创新经验,向同学们介绍了这些重大创新的由来,并指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理论是对客观规律的总结;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但实践可能修正理论,甚至创造理论。他指出创新应当也必须以实践为基础,理论与实践是螺旋上升式的,只有前人的基础加上自己的实践才能够实现创新。对于社会上流行的“原创”,潘际銮院士表示这个提法一定要慎重,没有前人的基础不行,同时也少不了实践。

 

     潘际銮院士力举了华罗庚、冯友兰、梁思成等我国学者治学的事例,向同学们传授了治学之道。他指出了当前科学界的不良倾向:不适当的学术评价体系和频繁的评估制度,同时分析了当前的评估制度不利于我国学术的开展的原因,其中以SCI论成败是学术界的一个严重误导。他认为SCI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但作为一个“硬指标”进行考察不利于思想的创新,成不了体系,也形成不了产业,而应当以成果实际水平和实际效益来进行评估。

 

     潘际銮院士指出:自主创新须坚持以实际创新为基础;要纠正教育科学界不良倾向;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明确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方法;专心治学,宁静致远。

 

     讲座中潘际銮院士深入浅出的语言及幽默的风格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座过程中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和热烈的掌声,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发言,踊跃提问,潘际銮院士就大家关心的问题给与了耐心的回答和独到的见解。讲座结束之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让自己获益匪浅,对学术创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本次讲座由研究生部主办、机械工程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