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凝聚学校“工商一体化”发展理念共识,切实推进交叉学科发展建设,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7月2日,学校在阜成路校区举行“工商一体化”背景下交叉学科建设暨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论坛。学校党委书记沈千帆出席会议。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陈棋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白彦锋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高春娣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学科办主任阮敬教授作为特邀专家莅临指导。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院长、交叉学科负责人和联络人等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常委、副校长毛新述主持。
沈千帆代表学校向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和深度交流表示诚挚谢意。他指出,交叉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一是要充分发挥管理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勇于打破原有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统筹资源整合,找准改革方向;二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行政考评体系,重视对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考量,将交叉学科建设落实到人才培养上,力求获得师生的认同、社会的认可。
论坛伊始,毛新述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简要介绍了论坛背景。他讲到,学校在“工商一体化”理念引领下启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已自设数字商学、食品经济学、监管科学三个目录外交叉学科并完成教育部备案,彰显了学校工商融合的发展特色。他指出,交叉学科建设及研究生人才培养在探索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期待通过专家指导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动学科建设完善。
研究生院负责人、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郭新愿汇报了我校“工商一体化”背景下交叉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及下一步建设思路。她表示,未来将以项目驱动为抓手、学科评价为杠杆,通过“两大平台”“一个中心”建设,塑造高质量研究生人才培养环境,构建AI+赋能“工商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完成赋能学科建设、革新教学范式、构建跨学科师资生态、搭建全景式实践平台、提升服务管理“五大任务”,破解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难点。
各学院院长、副院长围绕论坛主题汇报交流本学院交叉学科建设及研究生人才培养相关工作情况、成绩成效、现存问题及未来规划等。学部主任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结合岗位实际,从对接国家战略、首都发展和行业需求角度,提出对交叉学科建设及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深入思考。另外,会上围绕“工商一体化”交叉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发布了《北京工商大学关于全面推进研究生“工商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北京工商大学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方案》《北京工商大学AI赋能“工商一体化”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方案》三个建设方案的征求意见稿。
校外专家对我校交叉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予以高度评价,并就相关建设经验进行了深度分享与交流。陈棋建议,交叉学科建设落地实施过程中需注重构建跨学科师资生态(组成1+X导师组、引入行业导师、规范评价体系)、明确需求导向与应用场景、完善教师激励机制;白彦锋提出“强交叉-硬支撑-保定力-内为主”的交叉学科发展思路,强调明确建设载体、尊重人才培养规律、构建学科中心动力机制;高春娣指出,需重构研究生培养体系(知识、素质、能力、管理及保障体系)并规范学位点管理(明确牵头与联合单位职责、统筹资源);阮敬强调,交叉学科建设是突破传统学科格局、满足国家需求的必由之路,需真正融合而非简单组合,探索适应管理机制变革的建设路径。
交叉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校“十五五”发展规划的核心布局重点,本次论坛的召开为学校、学部、学院、学科四级联动系统推进交叉学科建设、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开阔思路、启发思考、凝聚共识。学校将以“工商一体化” 发展理念为战略引领,探索构建跨学科协同发展机制,扎实推进交叉学科建设进程;持续探索人才培养创新范式,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以高质量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为目标,打造更加科学完善的研究生立德树人体系,以学科交叉融合、拔尖人才培养赋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