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与意识形态安全”学术研讨会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切实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探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点难点问题,打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质量提升攻坚战,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12月14日,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教育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与意识形态安全”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我校党委副书记张德玉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60多家京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百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光明日报》《思想教育研究》《社会科学网》《北京教育(德育)》等媒体期刊代表参加会议。大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鲁娜主持。

张德玉副书记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同仁深受鼓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扩大视角,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事关全党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安全的高度,并加以重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思想理论工作的重要平台和阵地,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学生喜爱的精品课程。

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邰丽华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促进学科建设、提升研究水平、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这是我们的重大使命和责任。

在大会主题报告阶段,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建军就《深化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做主题报告,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解释了如何理解新时代、新时代何时开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多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启示四项内容。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宋毅军、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任洁、首都师范大学王洪波、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鲁娜分别作了《关于做好高校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坚定制度自信与推进制度建设》《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和亲和力的思考》《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协同发展》的学术报告。

大会深入研讨的第一阶段,中央民族大学刘树宏教授、清华大学王贵贤副教授、北京建筑大学于红教授、苏州大学宋德孝教授、华北电力大学侯丹娟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曹东勃副教授、北京工业大学阚和庆副教授、北京大学曹金龙博士、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姚洪越副教授分别就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新时代基础课的改革创新、回归经典品读原著、增强高校思政课四性、供给侧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大学生精神需求精准化对接、深化基础课专题化教学的几点思考、学生党员两面人现象的思想根源及其精准治理、中国政治制度的四大优势、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线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等问题做了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的大会发言。大会深入研讨的第二阶段,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岳爱武教授,中国社科院马研院刘爱玲副研究员,安徽大学蒋成贵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曾庆桃博士,大连海事大学邵芳强副教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春花博士,嘉兴学院汪广荣副教授,北京社科院孙照红副研究员,我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春丽副教授分别就学习习近平关于思想舆论领域三个地带的重要论述、互联网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转换与重构、基于移动短视频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关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后真相时代价值观教育的隐忧与改进、网络意识形态的受众心态分析及引导路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几点思考、创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思路和对策、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中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权的建构路径透视等问题做了关于意识形态安全前沿问题研究的大会发言。

在大会闭幕式中,姚洪越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经过一天热烈深入的讨论,研讨会达到了思想交流、智慧交锋、感情交流的目的。学者们的真知灼见思想底蕴深厚,现实关怀强烈,问题意识突出,必将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