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致知学堂】于强解读两岸关系 侯德义讲述两弹功勋王淦昌事迹

4月13日、15日,本学期《致知学堂》第一讲、第二讲线上开展,选课的同学均按时上线加入会议并聆听讲座。

4月13日,《致知学堂》第一讲邀请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于强教授,以“两会涉台内容解读”为题进行主题讲座。于强首先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台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今年是“九二共识”三十周年。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经由香港会谈及其后函电往来,达成了“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要义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九二共识”体现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是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最大公约数。2008年至2016年,两岸关系之所以能够呈现和平发展局面,就是因为双方在“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上建立了基本的政治互信。2016年以来,两岸关系之所以遭遇波折甚至出现动荡,根源在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单方面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针对同学们关心的近期热点事件,于强谈到,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有着本质区别,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妄想倚靠外部势力分裂国家,这是彻底打错了算盘。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高于一切。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我们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近期,民进党当局借乌克兰局势频频蹭热点,刻意升高两岸对抗与谋“独”的调门,既暴露出他们心虚胆寒、色厉内荏的本性,又彻底撕下了他们所谓“不挑衅”的伪善面具。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外部势力操弄涉台议题,打的是“以台制华”的算盘,牺牲的是台湾民众的利益。台湾的前途、台湾同胞的安全保障和利益福祉在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国家统一,而不是指望什么外部势力的“空头支票”。

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于强谈到,台湾同胞在文创产业、精致农业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31条”、“26条”、“11条”、“农林22条”等政策措施的实施,让台湾同胞有更多获得感,越来越多的台胞把握机遇,积极投身两岸交流合作,踊跃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共同谱写两岸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此次讲座深化了同学们对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台内容的理解。进入新时代,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向两岸青年发出新的号召。同学们表示,要与台湾青年一起携手并肩,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共同为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崇高事业集智聚力、接续奋斗。

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原院纪委副书记、党委宣传部部长、院机关党委书记侯德义,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的事迹及精神为题展开专题讲座。侯德义从国家安全的视角切入,从“我愿以身许国”“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科学报国投身新中国原子能事业”三个方面简述了王淦昌的一生,赞扬了王淦昌以身许国的爱国奋斗精神,对他身居高位而心如赤子的高贵品格表达了敬佩之情。

王淦昌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也是我国粒子物理、核物理主要奠基人和卓越开拓者。“如果没有掌声,有的只是耻笑和蔑视,你还会去爱国吗?”而王淦昌用行动告诉了我们答案:爱国,不仅是因为祖国有多好,更多的是因为,祖国有多需要。1961年4月3日,根据组织决定,王淦昌开始从事核武器研究。他离开了条件优渥、求学便利的德国,回到了硝烟弥漫、灾难深重的祖国。对王淦昌来说,这更是要他从熟悉的研究领域抽身,投身于他并不熟悉且更加艰难的工作。1961至1978年,王淦昌更名“王京”,告别繁华都市,奔赴“两弹”研究的第一线,在中外物理学术界“消失”。他用17年的隐姓埋名、艰苦奋斗,托举起了一个国家的地位与未来。终于,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王淦昌十分重视核能的开发利用,并以极大的热忱推动着我国的核电建设,并为我国核电事业迈出艰难的第一步起了重要作用。在核电站建设上,王淦昌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引进设备为辅的原则,当有人认为搞核电站要从国外引进时,王淦昌坚持认为:“现代化是不能从国外买来的。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前半期,王淦昌在核能领域里四海驰骋,奔走呼吁,为中国核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学们被王淦昌科研报国的事迹深深打动,纷纷表示,王淦昌是老一辈科学家的缩影,许许多多如王淦昌一样的老科学家为了祖国,贡献自己毕生所学,以身许国,他们的名字、事迹值得被铭记。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传承科学家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做新时代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