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名家大讲坛”第五讲在良乡主校区经济学院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崇实书院院长杨瑞龙应邀做客大讲坛,做了题为“分类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的学术报告。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丹丹主持本期“名家大讲坛”。
讲座伊始,徐丹丹介绍了杨瑞龙教授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成就,并代表学校师生热烈欢迎杨瑞龙教授做客“经济学名家大讲坛”。
针对国有企业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改革的困境、逻辑与未来改革思路,杨瑞龙教授围绕分类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展开深入探讨。
杨瑞龙教授提出,国企改革的难题在于如何找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兼容的途径。宏观上,应实现国有经济的布局优化。国企改革的结果既不应是“民进国退”,也不应是“国进民退”,而应该是“国民共进”,即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难题是布局优化的标准为何。微观上,需分解国有企业的多元化目标。国有企业被赋予太多的功能,但事实上单一的国有企业根本无法同时完成以上所有目标。难题是如何分解。这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探索。国企改革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的条件下把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硬预算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为此,他独立率先提出了分类改革的思路与模式设计,即应根据国有企业提供产品性质及所处行业的差异,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选择不同的改革思路,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竞争性国有企业一部分宜进行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造,一部分宜实行民营化。他提出了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路。推进国资国企宏观分类改革,实现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推进国资国企中观分类改革,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推进国资国企微观分类改革,增强企业经营主体地位。
经济学院詹新宇院长、李艳春副书记、许敬轩副院长、牛晓燕副院长、郭馨梅教授、朱振荣副教授、朱建方副教授、杨晓婷副教授、杨琼老师、李静老师等20余位教师代表,以及200余位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论坛活动。在交流互动环节,杨晓婷、陈阳慧等与会师生就如何避免国企改革“混而不改”、充分发挥国企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引领作用等问题,与杨瑞龙教授展开深入交流。最后,徐丹丹副校长对杨瑞龙教授的报告进行了总结,并对杨瑞龙教授一直以来对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科发展给予的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演讲嘉宾简介:杨瑞龙,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崇实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非均衡经济学等。三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两次获教育部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次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共同治理”研究成果获第十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两次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
作者:经济学院
编辑:吴慧中
审核:王远芳
审定:李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