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首页» 新闻资讯» 校园动态

学校召开本科公共课质量提升工程中期评审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动课程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6月20日,学校召开本科公共课质量提升工程中期评审会。副校长刘艳楠出席会议,教务处处长王鲁娜、副处长录驰冲、督导专家、相关课程负责人及教务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王鲁娜主持。

会上,长录驰冲介绍了公共课质量提升工程的设立背景、实施路径与阶段目标。他表示,公共课质量提升工程聚焦学校数学类、大学英语、计算机技术、思政类等核心公共基础课程,通过系统推进课程优化、教学改革和评价机制建设,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效,夯实通识教育基础,为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随后,各课程负责人依次进行了汇报,重点介绍了课程建设现状、教学改革举措、教学成效初显情况以及下一阶段的提升计划。教学督导专家组在认真听取汇报后,对各课程的阶段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项目定位明确、推进有序、效果初显。专家们围绕课程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度、考核方式与质量反馈等方面提出了中肯建议,并指出要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融合、加强青年教师指导帮扶、完善课堂出勤与质量评价体系,持续提升公共课教学的规范化和实效性。

王鲁娜对各课程团队的积极参与和阶段成果表示肯定。她指出,公共基础课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奠基石”,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支撑专业发展支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围绕下一阶段工作,她强调要持续聚焦立德树人主线,深化课程内涵建设,强化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落实专家反馈意见,扎实推进课程改革落地见效。她表示,学校将持续加大资源投入与制度保障力度,推动形成可持续、可推广的公共课建设机制。希望各课程团队以此次中期评审为新起点,进一步协同发力,打造一批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学生认可的高质量公共基础课程,为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水平的全面提升注入新动能。

刘艳楠作总结讲话。她强调,本科教育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公共基础课程既是人才培养体系的起点,也是通识教育的关键支撑。她指出,当前学校正处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公共课教学质量、夯实育人基础,已成为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她指出,要站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公共课在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全局中的重要意义。她从三个方面提出工作要求: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公共课程充分体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全链条改革,切实增强公共课的系统性与吸引力;三是强化组织保障和资源支持,建立健全公共课建设激励机制和质量监控机制。她要求教务处和各教学单位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过程管理,完善保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公共课质量提升工程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化“三全育人”、夯实通识教育体系、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路径。此次中期评审不仅是对前期建设成效的全面检视,更是推动公共课持续改进、提质增效的有力契机。学校将以此为新起点,持续强化顶层设计与资源统筹,打造理念先进、体系完善、运行高效的公共课程建设机制,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支撑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双一流”创建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注入坚实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