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首页» 新闻资讯» 校园动态

首师大二附中学生走进我校生态环境学院实验室深入开展科创训练

1.jpg

12月2日下午,首师大二附中初一初二学生在初二年级组长赵春丽的带领下走进学院实验室深入开展科创训练。我校生态环境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姚志良教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指导。经过前期实验室环境与安全以及相关课题基础知识等方面的认知与学习,首师大二附中的同学们做好了充分准备,根据自己前期选择的课题方向分别跟随毋波波、贾璇、丁宁和姜善学等教师开展实验研究,研究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党支部党员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进行协助指导。

  

在大气污染防治的课题方向中,毋波波和研究生为同学们讲解了机动车常规污染物排放特征及排放定量,包括便携式测试系统组成、关键测试模块分析原理等,并指导同学们对机动车尾气进行在线测试分析。同学们对机动车尾气中各种污染物实时排放数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在现场指导工作的姚志良教授为同学们一一进行了解答,并与同学们一起分析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水平、尾气处理装置对机动车尾气减排以及大气环境改善做出的贡献等。典型大气环境介质VOCs浓度特征研究小组通过前期的讲解,同学们已经熟练掌握了苏玛罐采样的方法,并在实验室、办公室、车内、室外等场所进行了VOCs的采样。同学们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了GC-MS测试,定量分析不同环境介质中VOCs的变化,识别出VOCs的主要成分。同学们通过采样、测量、分析等实践操作,掌握了典型大气环境介质中VOCs的浓度水平特征,并进一步讨论了环境中VOCs的主要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

  

在水污染防治的课题方向中,活性炭去除水中有机物小组的同学们在丁宁和研究生的指导下熟练掌握了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水中有机物浓度的方法和流程。通过对比粉末活性炭与颗粒活性炭处理前后水的吸光度,同学们直观和量化地感受到了活性炭去除水中有机物的能力。水样中溶解氧含量的测定的同学采用碘量法对自来水和矿泉水中的溶解氧进行了测定,从溶液的配制到显色滴定观察的每一步,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完成,最终观察到了完美的显色反应。通过本次动手操作,同学们不仅深入认识到了水体中溶解氧的意义与作用,还将理论与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进行了紧密的联系。 

  

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课题方向中,厨余垃圾变身“植物养乐多”小组经过前期的理论学习,同学们掌握了菌剂复配以及氨基酸液态肥的制备方法和流程。此次实操环节,同学们将预处理过的厨余垃圾进行好氧发酵,期待下次实验能够获得“植物养乐多”。在此过程中,姚志良教授与小组的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此次实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进一步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产电菌吃掉厨余垃圾变能源小组在贾璇老师和研究生的指导下,同学们对生物电化学装置进行了组装,并利用产电菌的特殊本领,将厨余垃圾转变为甲烷,实现厨余垃圾化学能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通过本次实验,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特殊微生物产电菌的能力,掌握了电催化与微生物同时降解有机物的原理,并对有机废弃物能源化潜力有了进一步认识。 

  

在环境与食品安全的课题方向中,复合抗菌膜的制备小组得益于前期对膜制备方法较为充分的理论学习,同学们顺利地制备出了一系列抗菌膜,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地展示自己制备的抗菌膜,并且积极与老师分享在实验过程中的新发现。通过本次实验,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了抗菌膜在控制食源性致病菌中的作用。环境友好型食品保鲜膜的制备小组的同学在姜善学老师和研究生的指导下使用PLA和PBAT制备出了食品保鲜膜,并通过触摸等方法比较了不同膜材料制成的膜的柔韧性的差别。这些实践操作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还引发了同学们对实际生活中塑料污染问题的思考。

通过本次科创训练,同学们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通过实验更生动形象地学习了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科技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达到了预期的训练目标。研究生党支部坚持将党建特色与专业优势融合并举,立足科研实践与服务产出,切实推助“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