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学校在阜成路校区召开书院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教务处、经管学部、轻工与食品学部、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部、食品与健康学院、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数字书院等部门负责人及代表参加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以及校内的相关专家学者参加,围绕“工商一体化”理念下书院制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径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录驰冲教授主持。
轻工与食品学部、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部分别汇报了求真书院和创新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两个书院的培养方案聚焦“通专融合、交叉创新”的培养理念,充分体现了对新工科、数据科学、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积极响应,展示了学校在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制度设计与实践路径。
在专家研讨环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朱鸿亮教授指出,当前新工科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更加注重基础与前沿的结合。他建议书院加强基础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与前瞻性设计,同时引导学生在早期阶段参与科研训练,他建议尝试引入“科研型课程”与“项目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真实科研课题中提升综合能力,应注重食品安全与材料科学之间的学科交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潜力。
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刘红敏教授指出,面对技术快速演进的挑战,课程体系应当动态优化,注重“通识-核心-拓展”三级课程结构的协调布局。她建议推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模块与人工智能核心课程的纵深融合,同时在教学中引入“真实数据”“行业案例”作为驱动因子,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她建议书院进一步探索跨学院联合培养机制,为学生打造更具场景感和综合性的学习路径。
教务处处长王鲁娜教授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推进书院制建设,要重点把握四个方面,一是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创新,构建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新型培养体系;二是健全学校层面的治理机制与政策支持体系,夯实改革基础;三是强化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全流程监测与评估;四是立足北工商学生特点,打造更具适应性和引导性的教育服务体系。她进一步提出两点期望,一是希望书院围绕“工商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工科、商科与食品、轻工等多学科协同育人的路径,构建复合型、跨界型人才培养新范式;二是希望各单位在培养模式设计中体现更强的开放性和前瞻性,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育人活力,引领学校本科教育质量迈上新台阶。
本次研讨会是学校贯彻落实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精神、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学校将以书院制改革为契机,持续推进“工商一体化”人才培养战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