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气象局公布2025年全国气象科技成果评价结果,由我校食品与健康学院罗丽萍教授主持,依托中国气象局与北京工商大学共建农产品气候品质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工商大学、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浙江气候中心共同完成的“茶叶特征气候品质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成果,凭借对农产品气候品质研究的创新路径与成果转化国家级业务应用,在众多成果竞争中获评“优秀一等”,实现了我校在该领域的新突破。
农产品品质形成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不同地区、不同农产品品质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及其阈值各不相同,强化此交叉学科技术研究与服务应用,对于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区划调整、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意义重大。该成果以经济作物茶叶为重点,通过茶叶生育期气象数据和品质数据采集、实验室检测分析,开创性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多源数据,精准实验结合多组学技术,对茶叶气候品质形成的内在机理展开多维度深度解析,厘清茶叶特征品质与气象因子间复杂关系,构建了多尺度茶叶气候品质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对典型茶叶、高海拔、湿度光照不同地区茶叶的实践应用,表明成果可为时间、空间双维度的茶叶品质精准评估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联合研究中心成立近两年来,跨部门跨学科的研究团队还面向国产大豆、水稻等进行了气候条件影响机理的深入研究,强有力的技术力量支撑显著提高了全国茶叶气候品质评价、国产大豆品质预估等服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团队评价成果获得农业农村部等服务单位批示和认可,有效助力多个典型茶叶品种和区域品牌提升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表了23篇相关学术论文(其中SCI 19篇)。2024年起,联合研究中心还通过联合举办“全国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技术交流会”,与气象、农业部门相关业务技术人员及行业企业、高校等推广交流,带动技术能力共同提升,其“产学研用”的技术范式已经形成。面向“十五五”,中心将继续深化交叉学科研究、业务合作和人才培养,持续培育科技创新驱动农产品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助力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