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北工商

首页» 新闻资讯» 媒体北工商

拿什么解开首批卸任大学生村官的心结

 

拿什么解开首批卸任大学生村官的心结

首批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统计数字显示,80%的“村官”离开岗位另谋出路

 

 

 

     从今天开始,新一轮大学生“村官”将开始接受报名了,今年北京将面向200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1600名“村官”。

   今年,首批村官服务期满。来自部分区县人事部门的统计显示,首批大学生“村官”将有10%进入乡镇政府的事业编制、10%续聘村官助理职务,其余80%选择卸任另谋出路。


    大学生“村官”在乡村三年的生活如何?“卸任”后的他们最担忧什么?记者独家披露“北京大学生村官心理成长的调查研究”成果。


  

  
●新闻现场●

  ●首批大学生“村官”卸任,

  农村工作亟须智力后援



   4月23日在北京工商大学举行的大学生村官选聘与后援工作研讨会上,来自房山区纸房村的村长李春生着急了:“多招募些大学生到农村当官去,让他们多给村长书记出主意,他们脑瓜子灵。”

  “在大学生村官到来之前,村里的菜市场和建材市场好些年都抓不起来。”憨厚而朴实的李春生说,“大学生村官帮我们解决了这些棘手的难题,现在的菜市场和建材市场每年都能上交200多万元,经济上去了,村民福利改善了,管儿子要钱的矛盾也没有了。”李春生后悔当初没多要几个大学生“村官”。眼看着两名大学生“村官”即将卸任离去,面对着参会的政府官员、大学领导,李春生呼吁继续放宽政策,让更多的大学生走到农村、指导农村、帮助农村。

  根据北京工商大学“村官”课题组对北京郊区的大学生“村官”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发现有76.74%的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受到了当地村民的欢迎,有79.07%的大学生“村官”表示受到了当地各级领导的欢迎。调查还显示,有95.35%的家长支持大学生“村官”这项制度。



  ●独家披露●

  ●过半大学生“村官”

  担忧服务期满去留问题



  作为智力支援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程,本市从2006年启动“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今年,首批大学生三年服务期满。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研究中心大学生“村官”的心理成长课题组调查显示,虽然大学生“村官”精神面貌积极,但大多数“村官”尤其是06届“村官”,对任期满后的发展十分担忧。

  “村官”课题组对北京郊区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调查发现,51.16%的大学生“村官”忧虑最多的是合同期满后的去处,即将来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是困扰多数大学生“村官”的问题,只有11.62%选择续聘继续留在农村工作。大多数希望国家能出台相关政策来保证“村官”的出路。



  ●“村官”对精神生活有较高需求



  除了“村官”期满后的去留是最大忧虑以外,“村官”都渴望村里、镇里、母校及政府能够更加关注“村官”群体。大学生“村官”反映最多的是生活单调、缺乏娱乐和交流、孤独感强烈等精神问题。北京大学生“村官”表示生活单调的占69.77%,表示孤独的占27.91%,表现出大学生“村官”对精神生活有较高的心理需求和期望。

  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研究中心主任林永和教授指出,大多数“村官”工作环境较封闭,外出和学习的机会有限,尤其是入住村里的“村官”,没有在思想上可以交流的同伴群体,容易产生孤独的心理。

  林永和指出,许多北京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工作琐碎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容易产生较大的工作压力,每当压力大的时候,“村官”们不知该如何缓解压力。于是许多“村官”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打退堂鼓。这种心理不适感往往是最难以通过工作本身加以调节的,极易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记者手记●

  “村官”7条“出路”

  需要政府保障



  从今天开始,2009年大学生“村官”报名工作开始。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上山下乡”?记者欣喜地获悉,北京市在原有工资递增、京外生源可落户、考研加10分或优秀者免试入学等政策下,又对服务期满卸任的“村官”初步拟定了7条“出路”,村官们可以“7选1”。

  1.每个乡镇增加专项事业编制,选拔优秀“村官”继续派到行政村工作。

  2.从合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优秀“村官”续聘。

  3.在鼓励“村官”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和本市面向应届毕业生录用公务员考试的基础上,再拿出一定数量的基层公务员岗位,面向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

  4.选拔符合条件的“村官”直接进社区工作。

  5.鼓励企业招用合同期满“村官”,可申请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以及小额担保贷款。

  6.支持“村官”自主创业,可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7.各区县和各企事业单位,积极挖掘本系统和本地区就业资源,通过举办面向“村官”的专场招聘洽谈会等方式,努力为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提供工作岗位。

 

    《北京青年报》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