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工商人物

首页» 新闻资讯» 北工商人物

【讲好师德故事】促进学生发展,服务国家战略 ——访国际经管学院邸玉娜

邸玉娜,女,经济学博士,我校国际经管学院国际商务管理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合作组织科学基金会“一带一路”科技与经济合作联合培训中心主任,巴基斯坦科技与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合作和数字经济治理。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决策咨询项目、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相关机构委托项目等多项。先后获得2019年北京工商大学优秀硕士生导师,2020年北京工商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老师等荣誉。被评为2020年北京工商大学优秀教师。

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邸玉娜在担任本科班主任、学生党支部理论导师、硕士生导师等学生工作的过程中,积极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工作中的思想动态和切实需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并以自身所学服务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

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将经济理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世界瞩目的成绩,以及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压力,激励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的专业知识,提高中国在国际各领域的影响力,从而担起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

在实习实践中,邸玉娜注重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特别是国际交往能力。以“一带一路”联合培训中心为平台,国际商务管理系与国际经管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合作,定期举办“青年国际交往能力培训班”,邀请具有国际合作经验和国际影响力的国内外学者分享国际交流的沟通技巧、参与渠道和经验收获。通过培训,增强学生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交往的意愿,为学生提供参与国际会议和国际项目的机会,提升学生在国际化学习、就业和发展等方面的潜力。

思政贯通,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邸玉娜作为党支部书记,注重贯彻党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学生、党员同志和青年教师等共同开展学习。在学习党的精神和文件的过程中紧贴业务发展和学校发展建设目标,积极发挥党建领作用,努力破解党建与业务脱离或重复的现象。着眼于加强党在业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党员在系学院及学校中的引领带头作用,将党建工作融入到课程思政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中她带领支部党员积极践行党员当先,思政引领,党政融合”的理念,提升支部党员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支部坚持以党的精神为指引,加强理论学习和党史学习,积极以党员的知识能力服务国家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

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近年来,团队获得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优秀教师、优秀微党课等多个校级相关奖项。在科研成果方面,2021年,国际商务管理系团队共6人总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社科基金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专项课题重大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及横向课题多项。

面向国际,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邸玉娜在留学生培养国际项目合作和国际交流活动等方面勇于开拓创新积极学校国际化发展作贡献。邸玉娜承担巴基斯坦科技与经济研究中心和“一带一路”联合培训中心的建设工作,在中国科协国际合作部和北京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等机构的支持下开展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智库

2016年起,巴斯坦科技与经济研究中心连续成功举办“一带一路”中巴科技与经济合作论坛。邸玉娜带领团队积极拓展与国内外机构和科技组织的合作努力提升论坛的规模和高度。论坛已经成为中巴两国进行科技、经济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2020年,邸玉娜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并在学校支持下成立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合作组织科学基金会“一带一路”科技与经济合作联合培训中心经济合作组织科学基金会是政府间科技合作组织,包括10个成员国与欧洲、亚洲及非洲等地区的国际科技组织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具有广泛的交流合作网络。

在中心建设过程中,邸玉娜持续推动产、学、研的一体化发展,通过培训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的技术和产业推广到国际市场,并将培训中形成的好的政策建议上报相关国内外政府机构,促进“一带一路”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中心至今已经为400余名国际科技工作者提供培训,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基于广泛的合作网络和积累的合作成果,中心参与和服务“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等国家级重点活动,协助北京市科协、浙江省科协等邀请国内外重要嘉宾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服务北京市 “两区”“三平台”发展需求,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邸玉娜立足学院发展目标,服务学校发展规划,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北京市“两区”建设的背景和要求下,积极探索国际合作的方向,为学生国际化实践、学科国际化发展和学校国际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