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工商人物

首页» 新闻资讯» 北工商人物

就业是我们始终关注的大事——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杨林

当同学们奔走在一场场招聘会上行色匆匆时,当同学们在就业压力面前轻松面对时,当同学们挥舞着企业的录取通知书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时,让我们自然会想起这样的一支团队:他们联系了大量的企业,发布了大量的信息,组织了大量的招聘会,想尽了大量的办法,帮助了大量的同学,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难题,使我校应届生就业率稳步提高,达到94.96%,比北京市平均就业率高出一个百分点,这就是我校就业指导中心。

很多时候我们老辈的人都在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的,正是有了这样的一支团队,正是因为他们创造了大量的大量,所以我校近几年来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步提高。那么究竟他们是如何解决就业难题,如何完成就业工作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日前走进了位于我校东区就业指导中心杨林主任的办公室。

杨主任从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两方面对我校2007年的就业情况做了介绍。截止到2007831日止,我校本科毕业生3093人中,升学人数217人,占本科毕业生人数的7%;出国留学83人,占本科毕业生人数的2.7%;签订三方协议1408人,占本科毕业生人数的45.52%;其中到北京郊区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助理”65人,参加团中央组织的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人,参加北京支教5人,其他形式就业1221人,占本科就业人数的39.48%,总就业率为94.96%。研究生就业率为86.15%:其中升学比例为2.7%,签订三方协议比例为78.65%,其他形式就业人数占研究生总人数4.8%。在全校几十个专业中,工商管理、工业设计、旅游管理、自动化和英语五个专业的就业率达到了100%,另外机械自动化、广告学、信息工程、法学、艺术设计等几个专业的就业率也都超过了98%。总的来说,2007年的就业率相对2006年基本持平,签约率高于06年。杨主任谈到,毕业生通过学校和院系组织的招聘会或就业信息找到工作的比例较大。每年通过学校的企业岗位一万多个,平均每个同学有三个岗位的选择,信息量可以说还是相当大的,所以希望同学们摆正就业心态,积极就业。杨主任提醒,由于奥运会的召开,今年的招聘工作截止到4月底,比往年都提前近两个月。对于外地同学而言能不能留京问题到4月底已基本确定。由于进京指标的不断降低,外加上北京周边地区名牌大学学生挤京,所以留京对于外地生而言成为很大的难题。还是要呼吁同学们认清形势,尽量选择外地就业,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

杨主任谈到,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量很大,学校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和各院系工作的重点。就业指导中心严格按照北京市教委和教育部在就业工作中提出的一、三、四精神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把手工程。学校领导对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多次亲临招聘会现场指导,主管校领导还多次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就业工作的研讨,亲自对就业生进行就业动员和指导。主动执行三到位政策:机构人员到位,场地到位,经费到位。为保证就业工作顺利进行,今年3月学校又给就业指导中心提供了宽敞的办公用房,为组织学生就业咨询、整理就业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化建设是就业指导中心一直在工作中遵循的原则和做好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一、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二、就业工作信息化管理。现在学校有了自己的就业网站,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站进行信息查询、网上求职等。学校给各学院设立了短信平台,可以通过短信发布大量就业信息,做到发布及时,覆盖率广。学校每年还举办两次大型招聘会。三、就业指导的全程化。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就业并不再只是针对大四学生的专属名词,杨主任提到,我校自入学就要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同时要引导大二大三同学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督促同学们从一开始就要树立就业意识,明确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就业工作宣传月、就业指导讲座、就业信息咨询,学校为同学们开辟了一条就业工作的绿色通道。四、就业工作的全员化。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谈到就业工作的感受,杨主任坦言道:就业工作是学校和同学们的大事,疏忽不得。就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每年光是盖章就要盖近两万多个。尤其是在人手紧张的时候,学生随时来咨询、签约。有几次都是夜里十点多老师们临时从家里赶来给学生签约盖章。

要进一步做好学校就业工作,就业指导中心就要进一步发展。杨主任谈到中心正在完善就业网站建设,计划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大信息量,希望实现网络课堂,并通过学校外网显示,有利于与企业交换信息。针对中心就业工作研究人员的欠缺,杨主任希望有机会能够与学校商学院联合,进行就业指导中人力资源方面的研究。

2008年的就业工作中的第一个大型校园招聘会已经结束了。目前我校部分应届毕业生已经签订了三方协议。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们也继续在的忙碌中不断探索:如何克服严峻的就业现状,如何平衡地区就业,如何完善就业工作,如何引导毕业生成功就业……

2007年掠过了最后一抹余晖,2008年的曙光已经照亮了前程。就业依然是我们始终关注的大事。